垃圾處理,是每一個城市都面臨的難題 。濟南目前的情況是怎樣的?又面臨哪些問題?記 者進行了調查。

  人口增加、 生活改善>> 濟南日產垃圾增至4000噸

  每天晚上睡覺前, 家住市中區一小區的曹女士都會把家里的垃圾全部都收集起來扔掉。 13日晚, 她家的垃圾便裝滿了兩個中號的超市購物袋。 “每天的垃圾都差不多, 廚房的垃圾就是整整一袋, 主要是一些瓜果皮、 剩飯剩菜之類的, 衛生間和客廳的垃圾也能裝滿一袋, 要是趕上有快遞或者禮品,垃圾還得多一些。 ”

  像曹女士一樣, 濟南的每一個家庭都在制造著生活垃圾, 這些垃圾的總量也十分驚人。 來自濟南市城管局的數據顯示, 2005年, 濟南的垃圾日產量為2000噸; 到2007年, 這一數字達到了2300噸; 2010年, 濟南垃 圾 日 產 量 達 到 了 2 8 0 0 噸 ;2013年的日產量為3500噸; 而到了2014年, 這一數字更是明顯增加, 據濟南市生活廢棄物處理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創衛以來, 濟南全市垃圾收運量明顯增加, 每天處理量已逼近4000噸, 比2005年增加了一倍。在市中區環境衛生管護中心的一位相關負責人看來, 垃圾的增加最主要原因是人口的增加: “我們區的垃圾每年都得以10%的速度遞增, 原因就是這些年新建的住宅小區增加,只要小區建成, 我們就得接手清運垃圾。 ”此外, 該負責人介紹, 近年來由于建設垃圾中轉站的地方少, 傳統的垃圾箱又會出現產生異味等不良影響,因此只得增加一些封閉式壓縮式垃圾箱, “光從去年到今年,就新增了40多臺車和相應的收集工作人員。 ”

  “除人口增加外, 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環衛清掃水平提高帶來的清掃更加徹底等, 也是垃圾不斷增加的原因, 從一些發達國家的垃圾日產量來看, 生活水平高的地區, 垃圾的日產量也大” , 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岳欽艷教授認為: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 垃圾的增多其實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過程” 。

  長期超負荷運轉>> 第二垃圾處理廠恐透支壽命

  濟陽垃圾處理廠被堵住,怎么整個濟南的垃圾都出不去了? 在這次 “垃圾圍城” 風波之前, 很多人都不太清楚, 濟南的生活垃圾現在只有一個去處, 就是位于濟陽縣孫耿鎮張廟村西側的濟南市生活廢棄物處理中心第二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 2011年10月28日正式竣工啟用時, 第二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是山東省最大的垃圾焚燒發電廠, 也是亞洲一次性設計、 一次性投資、 一次性建設、 一次性投產成功規模最大的焚燒發電項目。

  近幾天, 為了消化 “垃圾圍城” 期間積存的垃圾, 原本白天晚上交替開放的焚燒和填埋兩個部分的大門都變成了全天敞開, 但還是有來自濟南市各個地方的垃圾清運車會在門口排著隊。

  可是, 一個垃圾處理廠每天能夠處理的垃圾畢竟是有限的。 根據規劃, 第二垃圾處理廠可日焚燒發電處理垃圾2000 噸, 日平均衛生填埋垃圾562 噸。 而濟南目前的垃圾日產量已經遠遠超過了其規劃承載量, 當這些垃圾一股腦地送進第二垃圾處理廠的時候,它就不得不通過超負荷運轉來消化這些生活垃圾。 “填埋場的規模是有限的, 現在每天填埋的垃圾都是設計規模的近 兩 倍 ,這 樣 超 負 荷 運 轉 下去, 根本就堅持不到當初設計的20年的服務年限, 造成提前封場, ”第二垃圾處理廠一位工作人員擔心地說。

  超負荷運轉還會帶來一系列的后果。 例如, 垃圾處理廠按照規劃規模焚燒、 填埋垃圾后, 每天還會有一部分生活垃圾無法被填埋和焚燒, 那就只能放在臨時調節池里。 臨時調節池雖然底部是防滲漏的,但池口并未封閉, 這樣一來就難免會有異味揮發出去, 影響周邊居民生活。

  對于負責市區垃圾清運的單位來說, 垃圾處理廠的超負荷運轉, 會造成前去倒垃圾的車輛擁堵, 影響了他們的工作效率。 一位垃圾清運方面的負責人介紹, 車輛到垃圾處理廠去送垃圾, 排長隊是經常的事情。 “一般都得等上一個多小時才能把垃圾倒下, 太耽誤時間了。 ”

  只見吆喝不見竣工>> 第三處理廠建了三年還沒投用

  一座城市只有一個垃圾處理廠, 帶來的風險顯而易見。濟南曾經還有一個垃圾處理廠—— —第一垃圾處理廠, 在它服役的14 年里, 也一直是在“孤軍奮戰” 。 如今, 這座垃圾處理廠已經被封閉, 十幾年積累的垃圾堆成了一座近 40 米的“小山” 。 論高度, 這座 “小山” 差不多能算得上 “濟陽第一高” ,山上種植了各種植物, 并被打造成了山體公園。

  其實, 第二垃圾處理廠本不需要這么孤單。 在長清區馬山鎮季家莊東貝山峪的一片山坳里, 濟南的第三垃圾處理廠正在建設過程中, 但同18 個月就建成投用的第二垃圾處理廠相比, 它的進度卻慢了許多。濟南市城管局設施建設管理處負責人曾介紹, 第三垃圾處理廠目前正在建設的一期工程為填埋場, 設計日填埋處理生活垃圾約 784 噸, 設計使用年限20 年。 此后還會建設二期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和三期的廢舊物品回收利用等工程。

  據了解, 第三垃圾處理廠的一期工程已經在 2012 年 11月 開 工 建 設 ,當 時 的 計 劃 是2 0 1 4 年 6 月 建 完 。在 濟 南 市2014 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 也提出要推進第三垃圾處理廠的建設, 以提高城市綜合承載力。濟南市城管局的工作人員在2014 年初也曾表示, 第三垃圾處理廠垃圾庫區已基本完工,2014年年內可投入使用。

  “當時我們聽說, 給市民的承諾是2014年下半年投用, 這都到2015年下半年了, 還沒有動靜呢。 ”濟南城管部門一位相關負責人表示, 如果垃圾進行焚燒,會比單純填埋產生的污染要小,而且焚燒還可以發電, 廢渣也可以再利用。 “可是第三垃圾處理廠如今一期工程只建設了填埋場, 啟用時間還拖了這么久, 二期工程啥時候開建, 什么時候能啟用就更沒譜了。 ”他擔心, 市區的垃圾肯定會越來越多, 如果再把重擔都壓到第二垃圾處理廠身上, 還是有很大風險。

  第三垃圾處理廠如果建成, 除了能夠分擔第二垃圾處理廠目前沉重的負擔, 對于市區的垃圾清運, 也將帶來很大便利。 “我們現在往黃河北去送垃圾很不方便, 104 國道修路不能走、 趕上大霧天氣高速還封路、 汛期黃河浮橋還得拆, 市區內靠南的區送垃圾還得穿越整個市區。 ”

  一位垃圾清運方面負責人表示, 如果第三垃圾處理廠投用, 市中區和槐蔭區應該至少能分流出一半的垃圾, 長清區的垃圾則完全能在當地進行處理。 “不僅能解決1000噸左右的垃圾, 還能抵御只有一個垃圾處理廠帶來的風險, 好處太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