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擊殺敵] 最愛武器是手榴彈

  劉士平老家在章丘市閆家峪鄉水峪村。上世紀40年代初,村子被日本人占領,有人變節成了漢奸,也有不少人參加了八路軍,天黑后在墻上寫宣傳標 語。劉士平記得,1942年入伍前一天,日本鬼子聽說村里出了八路軍,在漢奸的帶領下捉人,搜索無果后惱羞成怒,端起機槍向村民掃射,他跑步躲進了山溝, 三伯父一家三口沒躲過,不幸遇害。1943年,18歲的他幫外村的大戶人家放牛,遇到了三個成年人。對方自稱是八路軍,是幫助窮人的,問他要不要跟他們 走。劉士平看著他們身上的破衣裳,點點頭同意了。擔心家人被漢奸迫害,他連聲招呼都沒敢打。

  從此,他成了八路軍游擊隊的一員,白天在山區藏身,晚上進村寫標語,平時還負責打探敵情、伏擊鬼子。劉士平所在的游擊隊不是主力部隊,沒有軍裝,衣服是家里帶來的破衣服,糧食是老百姓送來的小米和窩頭,武器全靠從鬼子手里搶。

  “小鬼子的武器好,咱們也有自制的步槍,但是鋼不行。同樣是打一發拉一次栓,咱的打三次就拉不動了,得用腳踹開,鬼子的連打一百多發也沒事。所 以,我們不強打,只巧打,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劉士平說,打鬼子時,最常用的武器有兩種,是鐵锨和手榴彈,鐵锨一次打不了幾個,趁著鬼子不備從背后 掄,搶了槍就跑;手榴彈一次能炸一片,是他最喜歡的。

  “我們一般是埋伏在高處,看見鬼子進來,先不打草驚蛇,等他們走到一半,把手榴彈扔到中間,鬼子分別往兩頭跑,我們正好可以去收槍。等他們緩過 神來,我們又撤退了。”劉士平說,游擊隊繳獲的槍都上交了,優先配給正面交戰的主力部隊,唯有手榴彈能留下。游擊戰打了兩年,他扔的手榴彈數量數不清。后 來留了個后遺癥,右手手指無法完全伸直。

  1945年,日本投降那天,劉士平隨部隊在安徽,他和戰友跳起了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