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濟南8月27日訊(記者 李兆輝)近日,山東省發改委、人行濟南分行、山東省編辦聯合下發關于在行政管理事項中使用信用記錄和信用報告的實施意見,旨在建立起全面覆蓋經濟社會各領域、各環節的市場主體信用記錄,并逐步建立健全全社會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聯動機制。對誠實守信者實行優先辦理、簡化程序等“綠色通道”支持激勵政策,對違法失信主體依法予以限制或禁入,至少在23個方面受到聯合懲戒。
意見指出,建立完善社會信用主體信用記錄是各市地、各部門在行政管理事項中使用信用記錄和信用報告的基礎性工作。支持征信機構依法開展征信業務,建立以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為對象的征信系統,依法采集、整理、加工和保存在市場交易和社會交往活動中形成的信用信息,采取合理措施保障信用信息的準確性,建立起全面覆蓋經濟社會各領域、各環節的市場主體信用記錄。
為此,各設區市政府要盡快建立以市級公共信用信息交換和共享平臺、數據庫、地方信用管理網站為主要內容的市級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平臺采集、整合、儲存各級黨政機關、司法部門以及履行公共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在履職過程中生成或獲取得信用信息記錄資料,為實施公共管理以及事中事后監管提供信用信息支持,向社會提供查詢服務。
各市地、各相關部門要將使用信用記錄和信用報告嵌入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的各領域、各環節,作為必要條件或重要參考依據。對食品藥品安全、環境保護、產品質量、醫療衛生、工程建設、教育科研、電子商務、股權投資、融資擔保等關系到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的重點領域,各級政府、各相關部門要率先推進在行政管理事項中使用相關市場主體的信用記錄和信用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