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發布兩年以來,山東在地方金融改革創新、強化實體經濟金融服務上保持了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提前達到了“十二五”規劃目標。
山東以“金改22條”為引領,全省金融業增加值由2012年的1936.11億元,提高到2014年的2692.55億元,增長了39%;今年上半年,金融業增加值達到1503.5億元,占生產總值比重為5.06%,金融業已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提前達到了山東“十二五”規劃目標。
山東省積極探索“涉農”和小微企業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房、林權、海域使用權、知識產權、股權、動產等抵質押物創新得到較好推廣,銀行業資金更多流向小微企業、“三農”、服務業、棚戶區改造等經濟薄弱環節。
2014年,金融機構對4.7萬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累計發放貸款1178.3億元,同比增加277.5億元。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人民幣涉農、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分別為21852.5億元和11092.4億元,連續多年實現了“兩個不低于”的目標。
山東省已與國內所有證券期貨交易所、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以及香港、新加坡等境外證券交易所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2014年,我省股票、債券兩項直接融資達到3918.3億元,是2012年的2.16倍;今年上半年為1707.5億元。
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掛牌企業分別達到250家和196家。齊魯銀行成為全國首家在“新三板”掛牌的城市商業銀行;魯證期貨成為我省首家金融類上市公司。齊魯股權交易中心公司制改造順利完成,通過實施功能提升工程,該中心已形成股權托管、掛牌交易、上市孵化、融資服務、綜合展示和企業規范等六大功能平臺,創新開展了私募股權、股權質押、股權眾籌等多種融資方式,在全國同類市場處于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