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
嫁人可以,但得和我一起照顧公公
眼見兒媳嫁到自己家里,不僅沒有享到福,反而任勞任怨地照顧這個家,當時年過七旬的公公黃國財心里很是愧疚,便經常幫陳文珍挑水、擔糞、澆菜。但陳文珍擔心公公摔倒,每次都將公公勸回了家,“讓一個老人家挑水擔糞,會讓別人說閑話”。
1996年10月前后,村民何傳銀為她介紹了一門婚事,男子是隔壁村與她同齡的張光洪。“當時介紹我們兩個認識的時候,她就說在一起可以,但我必須到黃家去生活,上面有公公要照顧,下面還有個小女兒。”張光洪覺得眼前這個穿著樸素的女人心地善良,做人本分,在和家人商量后,也就沒有反對這門婚事。
兩個月后,兩人在老家舉行了婚禮,黃家、陳家、張家的親朋好友均到場祝賀。酒席上,張光洪對黃國財說,“我現在到你們家來了,也就是你的兒子,只要有我們的飯吃,再怎么也不能把你餓到。”
陪伴
不離不棄 夫妻悉心照顧老人19年
如今19年過去,張光洪一直稱呼黃國財為“爸爸”,并和妻子陳文珍一起悉心照顧著“爸爸”。結婚后,張光洪和妻子陳文珍都未出遠門打工,平時就在距老家不遠的南部縣城打小工。
前些年,黃家老宅拆遷,一家人搬到距南部縣城更近的安置房居住。“他們對我很好,附近的人都曉得。”如今,91歲的黃國財每天早上7點過起床,在小區周圍轉轉,然后回家吃早飯,下午則在小區外乘開往縣城的公交車,到戲園子喝茶、聽戲。張光洪說,因想到黃家爸爸牙齒不好,平時家里的飯菜主要以燉菜,蒸菜為主。
19日中午,南部縣城熱浪滾滾,黃國財吃過午飯后照例準備到縣城戲院看戲。“爸爸,你今天就不去了嘛,這么熱的天,萬一中暑了咋辦?”在陪黃家爸爸等公交車時,張光洪有些擔心。黃國財勸張光洪先回去,自己一個人乘車去縣城,“我坐在家里就要睡瞌睡,出去混下時間也好”。
對于周圍人的好評,張光洪和妻子有自己的邏輯:“如果你對老人好,這個也會影響到子女的成長,她們長大了也自然會對你好,現在兩個女兒長大了,對我們也很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