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四新供述,去年他與吳淦等人參與炒作黑龍江一起熱點事件,并在網上發起募捐。“當時募捐資金有十幾萬元,我雖然掛名監督人,但從來沒看過賬目,也不知道剩余的錢款去向。”劉四新說。

  另據介紹,鋒銳律所少數律師常以“無償代理”“公益代理”的名義參與敏感、熱點事件,實則在網上召集募捐。例如,王宇聲稱無償代理江蘇范木根案,實際上吳淦等人在網上發起募捐作為代理費。這樣一來,律師名利雙收。王宇、吳淦等人還煽動數百名網民到法院門前圍觀。一些訪民在現場因擾序被拘后,一些律師再以給這些訪民做代理為名炒作,持續形成輿論熱點,升級為境內外關注的熱點事件。

  多名涉及此案的“訪民”表示,他們之所以跑到各地參與這么多熱點事件的“圍觀”,就是有錢才過去的,現在知道被利用了,感到十分后悔。

  今年59歲的河北保定人李成立并不是訪民,而是當地醫院的臨時工。“慶安”事件發生后,他在微信上看到有人說募捐的事,去圍觀的話還可以有錢,他就去慶安參加圍觀。由于他覺得錢可能沒給夠,隨后又到山東濰坊與劉星等人一起“圍觀”“聲援”與自己本無關系的徐某某案件,現場就被警方控制。

  “其實我們不知道為誰在維權,更不知道維的是什么權。”“訪民”劉星承認,他當時跟著到處瞎跑就是想到沒去過的地方轉轉,“像長沙等地方我從來沒去過,就當游玩一樣”。現在劉星意識到自己被利用了,“把前后的事串起來一想,我就是被人當槍使,就是別人的子彈,稀里糊涂當了這么多年的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