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石化、輪胎、船舶、服裝、醫藥、新材料六個行業,按銀行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的50%給予財政貼息
◆銀行向誠信好、管理規范的小微企業發放貸款形成的壞賬損失,省級財政給予30%的補償
◆省級安排資金26億元,重點支持農村改水改廁、污水處理、城鄉垃圾處理一體化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 本報記者 姜宏建
本報通訊員 叢培德 孔 進
日前,我省出臺意見,運用財政政策措施進一步推動全省經濟轉方式調結構穩增長。意見分5個部分,共20條。6月3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發布會,對有關政策作了介紹。
省財政廳巡視員龐敦之介紹說,今年以來,我省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但同時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特別是工業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工業增加值、企業收入、利潤、稅收等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都處于近年來的較低點,投資增長后勁不足。此次出臺的政策,涉及經濟轉型升級、創業創新、融資機制、營商環境等多個方面,針對性很強,含金量很高。
按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50% 給予貼息
這次省里在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特別是對一些重點行業實施貸款貼息等政策,力度很大。
據悉,貸款貼息政策主要針對的是地方石化、輪胎、船舶、服裝、醫藥、新材料六個行業,按銀行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的50%給予財政貼息。這些行業,有的是我省傳統優勢產業,但存在先進產能不足、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以地方煉化企業為例,為確保今年年底前全省28家地方煉化企業完成升級改造,需投入資金120億元左右,單靠企業籌資確有困難,節能減排也是具有公益性質的項目,政府有必要予以適當支持。
還有一些新興產業領域,雖然發展潛力很大,但起步比較晚,僅靠市場機制調節難以獲得較快發展。這次出臺擴大首臺(套)保險補償范圍的政策,按年度保費的80%給予補貼,主要是考慮到企業使用首臺(套)設備存在一定風險,通過對企業保費給予補貼,能鼓勵企業大膽使用首臺(套)裝備,推動技術研發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