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趙小菊

  日前,省農業廳印發農藥質量及農藥使用專項整治行動方案,作為今年我省食品安全十項專項整治之一,重點從源頭管控水果、蔬菜等主要農產品農藥使用情況。農藥殘留,長久以來都是消費者心中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最大“心結”。當前,高毒高殘留農藥是否還在用于我們常吃的瓜果蔬菜?對于農藥殘留,是否有切實有效的管控方式?記者日前到沂源、安丘等我省重要農產品產區進行了調查。

  源頭控制,管住高毒農藥

  再過幾天,蘋果就該套袋了。按照慣例,這段時間不少果農會再噴灑一次殺蟲滅菌藥。作為沂源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鄭功偉開始忙著巡查縣里的各農藥經營點,“高毒高殘留農藥是絕對不允許賣的。”

  “他們一個月來查好幾趟的。”看到鄭功偉進店,農資店店主吳兆同說,“老百姓也有來問的,但都有可替代的低毒農藥,跟他們說明白也都理解。”

  “櫻桃從開花到成熟總共不到2個月時間,用不著打藥,但蘋果不行,生長期太長,殺蟲、殺菌的藥是要打幾次的。”沂源縣燕崖鎮雙全官莊的果農老劉說,這個村家家都種果樹,一共有600多畝櫻桃、300多畝蘋果,所用的藥都是村里統一采購的低毒低殘留農藥。

  “雖然大多數都是往外賣的,但是小果、殘果、落果,每年誰家不得留個兩三百斤,單算起來,還是自己家人吃得多。”村里的書記劉寶吉說。對果農而言,以往也多是能買到什么藥用什么藥,有低毒農藥可替代,對誰都是好事。

  對蔬菜、水果打藥,消費者往往談之色變,但真值得如此恐慌嗎?關鍵是管住高毒高殘留農藥。“農藥都有一定的消解期,與禁用的高毒高殘留農藥相比,大多數可使用的農藥消解期都較短,只要不是在收獲上市前短時間內使用,農殘一般不會超標。”沂源縣農業局質監科的吳舉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