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帥的質疑、球迷的抗議、球員的無奈,種種問題魯能俱樂部打算如何平復? 本報記者 王鴻光 攝
本報記者 李志剛
2:1,魯能主場擊敗河南建業,及時止跌。勝利相當難得,但從賽后的情況來看,這只能說是一場“慘勝”:從戰術層面上,魯能被對方三次擊中門柱,在少一人被迫回歸“防守反擊”的套路上,才打出一些起色;從媒體層面上,魯能獲勝,引起的是更深層次的反思,而不是歡呼喝彩;從球迷層面上,打破個人進球荒的塔爾德利,想去答謝球迷,卻聽到了噓聲,眼淚險些奪眶而出……魯能與外部的關系,已經因為隔絕出現裂痕;魯能自己內部的關系,由于閉塞引發種種猜想。怎么辦?溝通!誰來辦?魯能泰山俱樂部!辦了嗎?沒有!
塔爾德利的眼淚
標語、靜默、夾雜在歡呼聲中的漫罵和“下課”,魯能主場上一次出現類似情況是什么時候?2011賽季伊萬、馬季奇執教時期,也沒有如此強烈;2012年滕卡特帶隊,徘徊在降級區邊緣,也沒有引起球迷劇烈的反彈;再往前推,應該就是2009賽季,亞冠最后一戰2:4負于印尼斯里維加亞之后了吧。在過去的幾年間,在魯能俱樂部的大力推進下,濟南幾大球迷組織拋卻成見,緊密團結在一起,但現在又出現了讓俱樂部層面最不愿意看到的不和諧聲音。
擊敗建業之后,魯能球員繞場答謝球迷,向來很受球迷喜愛的王大雷,在身邊“撿”到了一個飲料罐;在比賽中攻進個人魯能處子球的塔爾德利,聽到了尖銳的“噓聲”,他的眼淚險些流了下來;小將李松益,少年老成,見勢不妙,拉著塔爾德利就往回走,卻又被一些不了解真相的球迷在微博上攻擊……
魯能大球場北看臺一位球迷領袖表示,“所有的行為沒有針對任何球員,只是覺得魯能亞冠潰敗出局,需要有人站出來承擔;有人對塔爾德利不滿,但沒有人專門針對他,也不存在漫罵,聽說他哭了,那么‘遠征軍’的淚水呢;不主張私下圍堵,但鼓勵建立合理平等的對話交流平臺。”從上述字面理解,球迷的不滿,主要針對的還是魯能俱樂部,球員與球迷,原應是最單純、最直接、最緊密的兩個群體,卻由于魯能的沉默,他們之間的關系就這樣被人為撕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