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相信我很快就會找到她。”牛中,5歲隨母親到廣州拾荒時被拐,經過20年的等待,經歷了兩任養父,最終尋家成功。然而,歸家后卻得知母親當年因他的“意外離開”而精神分裂并已走失多年。目前,牛中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北京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他多希望母親也能與自己分享當前的生活。
兩個名字 兩個生日
今年,已經是牛中在北京的第7年。憑借著修理汽車的手藝,他在北京有了穩定的收入,靠著省吃儉用,每個月可以攢下幾千元的工資。牛中有兩個年齡,戶口簿上寫的是1989年,姐姐說他是1987年出生;另外,他有兩個名字,以前叫李小糧,現在叫牛中。對于自己曲折的人生經歷,牛中說,“現在只希望快點找到媽媽,給我一個盡孝的機會。”
被拐
中間被轉手換了兩個家
牛中回憶,小時候,母親獨自帶著他在廣州討生活,白天靠拾荒為生,晚上就睡在菜市場。雖然日子過得很苦,但有媽媽陪在身邊,年幼的牛中每天也過得很快樂。然而,自1995年的一天之后,牛中的生活便發生了徹底的改變。
“記得那天早晨,我從睡夢中被菜販們轟起來,發現媽媽不在身邊,于是只能大聲哭喊著去找媽媽,可嗓子都喊啞了也沒人答應。”小牛中的喊聲幾乎驚動了所有人,可唯獨媽媽沒有出現。
這時,一個大約四五十歲的男子叫住了已經驚慌失措的小牛中,并告訴他,媽媽就在火車站撿廢品,自己可以帶他去找媽媽。隨后,男子帶著小牛中來到廣州火車站,先與一名站臺工作人員假裝“竊竊私語”了一番后,便轉過身來告訴牛中,“你媽媽昨天被火車軋死了,你跟我走吧,給我當孫子。”
就這樣,年僅5歲的小牛中被拐騙到河南的一個小村子。“到了他家,無論寒暑,都要下地干活,晚上還把我綁在樹上看守果園。”牛中回憶說,大約過了一年多噩夢般的生活后,自己又被轉手賣給了鄰村的一名男子,這個人也是之后被牛中稱為“養父”的牛勝軍。在新家,牛中得到了久違的父愛和母愛,以及三個姐姐的寵愛,后來還上了學。
養父苛刻思念生母
“不過養父對我很嚴厲,有一次,我和表哥偷了叔叔家的錢,后來養父吊起來打我,是養母和姐姐一直跪地求饒,養父才停手。”牛中說,那次挨打之后,他一氣之下跑出了家門,“邊跑邊想,如果是我親媽,肯定不會這么對我。”漸漸長大的牛中,開始動了尋找家、尋找母親的念頭。
2005年,牛中和姐姐到廣州打工,在經過廣州火車站時,看到眼前諸多似曾相識的場景,兒時的回憶一下子全部涌現出來。“當我確定我就是在那里丟的時候,以為我就要找到媽媽了,但可惜最后希望還是落空了。”
第二年,在廣州尋母未果的牛中回到了鄭州,做了一名汽車維修工。2008年初,他再次回到廣州,依舊沒有媽媽的消息。同年10月,牛中來到了北京。
回家
憑血管瘤找到親人
“這些年,我養成了一個習慣,無論到哪兒打工,都會跟身邊人說一遍我的身世,不放過一絲希望。”在北京,每換一個工作,身邊的同事、老板以及前來修車的客人都會被牛中發展成“線人”,“多一個人知道,就多一份找到我母親的可能。”
從2010年開始,牛中在尋子網站、好心網友以及媒體的幫助下,一點點朝著家的方向靠近。在接了不知多少通尋親電話,經歷了不知多少次希望、失望之后,終于,今年初,一個男人在電話中激動地沖他喊著,“你是不是叫李小糧?你的背上是不是有一個血管瘤?”這一次,牛中驚呆了,連夜搭車奔向耒陽市上嶺村。
下車后,當牛中看到站在最前面的一位老人時,立刻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兩人抱頭痛哭。“她就是我三姨,我記得她,小時候媽媽經常背著我去她家玩。”牛中說,三姨家的房子和他小時候的記憶一模一樣,自己和媽媽的房子也沒有變,只是多了一把銹跡斑斑的掛鎖。“那一刻,我知道,我終于回家了。”
母親精神分裂走失多年
然而,闊別20年后與親人重逢,卻唯獨不見母親身影。
原來,1995年的那天早晨,牛中的母親李滿東為了多掙點錢,早早就起來去火車站附近拾廢品,結果因違反規定被警方拘留了。等她回到菜市場時,兒子已經不知去向。反復尋找未果后,母親像丟了魂兒一樣,后來便回了老家。尋子期間,母親無數次在河南和廣州之間來回奔走,兒子卻始終沒有消息,備受打擊的母親最終患上了精神分裂癥。
后來,牛中從三姨那里拿到了母親的照片,一組沒有剪裁的一寸照,也是唯一的照片。“想她了,就看看照片,有時候眼淚就會不自覺地流下來。不知道她現在在哪里,過得好不好。”牛中告訴記者,20年前兩人分離時,母親40多歲,如今已經60多歲。“我現在已經長大成人,能夠自力更生,只希望快點找到媽媽,給我一個盡孝的機會。”
晨報記者 彭小菲 文并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