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國獨有的政治文化中,交出權柄以后,領導人往往淡出公眾視野。閑下來的領導們有了充足的時間運動健身、追求愛好。也有一些老領導在退休后雖然不直接參政,卻在教育、慈善等方面發揮作用。
“退休后應安心修身養性,頤養天年,爭取多活幾年,享享天倫之樂。千萬不可再利用各種關系干預‘朝政’,對現在的領導人指指點點。” ——田紀云
文_本刊記者康琴
在中國獨有的政治文化中,國家領導人在任時公務繁重,交出權柄以后,他們漸漸淡出公眾視野,卻也可以“回歸自己”,像普通百姓一樣含飴弄孫、頤養天年。
廉政瞭望記者從公開報道中收集了近期國內媒體對國家領導人退休生活的報道,閱讀了一些領導人退休后出版的書籍,以及相關人士的文章,以求部分呈現元老們不為人知的退休生活。
不問政事安享晚年
1993年3月底,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的萬里主動提出要求,經中央批準,從崗位上退了下來,此時他77歲,開始淡出人們的視線,過上平靜的離休生活。
淡出政壇的萬里保持著一種平和的心態,過著平常的生活。離休后的萬里對自己的要求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問事、不管事、不惹事。”2006年,萬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我下來之后,現任領導對我是很尊重,有些重大活動,還一如既往地請我出席,他們還沒有忘記我。但我畢竟已經退出領導崗位,現在已經不是領導了,而是一名普通共產黨員、普通群眾,應當有這種自知之明。”
萬里最反感的就是“擾民”,在任時他就喜歡輕車簡從下基層,對興師動眾、前呼后擁的做法極不贊成,退休后更是這樣,有時到下面去,當地的主要領導都要來看望他,這讓他很不安,他說:“你們都很忙,我現在是個閑人,不要因為看我影響工作。”
退休后不問政事,安享天倫之樂也是田紀云的理念。
2003年退休之后,他說:“領導干部退休,關鍵是要‘休’。”而他對于“休”的理解是:退休后應安心修身養性,頤養天年,爭取多活幾年,享享天倫之樂。千萬不可再利用各種關系干預“朝政”,對現在的領導人指指點點。要知道,革命就像接力賽跑一樣,一人跑一棒,你的一棒跑完了,就坐到一邊休息去吧,不要再對跑下一棒的人指手劃腳。更應懂得,長江后浪逐前浪,世上新人換舊人。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而且轉得更好!”
退休以后,田紀云偶爾會出去和老朋友聚聚會、吃吃飯,平和而淡泊,對“退下來”顯得很坦然。他曾這樣說:“年輕的時候努力、拼搏,而到老了,我們要給自己留一點時間,不要走從學校大門出來進單位、從單位門出來進醫院、出了醫院的門就去八寶山的路。”
其實,早在1998年八屆全國人大屆滿時,68歲的田紀云就曾向中共提出要退下來,但是沒能如愿。“現在好了,多么自由自在,和夫人一起上街買菜,當普通老百姓多好。”他說,“我一直想留點時間給自己,現在退下來了,有時間看書、看電視,另外還寫點文章,有回憶紀念的,有總結經驗教訓的,也有思考問題的,我現在兩天就能寫出一篇文章。”。
而寫文章賺的稿費除了逢年過節用來給工作人員發點慰問金外,田紀云自己一分錢也不花,而是全部捐獻給老家山東省肥城市做了教育基金。他的其他積蓄也大部分捐獻給了夫人的老家山東省菏澤市用來建立希望小學。
老來得閑發展愛好
退休后閑下來的領導們有了充足的時間運動健身、追求愛好,規律的鍛煉、興趣的發展讓他們充滿活力。
據萬里之子萬伯翱撰寫的回憶性文章所講,萬里退休后的生活很有規律。每周的活動可歸納為“三打、兩看、一接見”,即打橋牌、打網球、打高爾夫球,看文件、看報紙和接見客人。這樣一周下來活動安排得滿滿的,生活充實而有節奏。
萬里愛打橋牌,牌技也高超。有一次,他和原國家體委副主任、榮高棠之子榮樂地搭檔,在所羅門世界橋牌通信比賽(在世界各地同時有十個賽場)中,打出了妙張,獲得了世界亞軍,一時成為中國和世界牌壇的佳話。萬里的另一大愛好是打網球,他打網球的歷史是從山東曲阜師范學校上學時開始的。萬里說,打網球使他保持了旺盛的工作精力;網球場上攻防千變萬化,是培養人判斷力和勇敢頑強的工作作風的最好場所。
事實證明,一靜(橋牌)一動(網球)成了他健身的法寶。退休后,萬里長期堅持每周打一到三次網球,看著他充滿活力地在場上跑動擊球,你很難想象這是一位耄耋老人。萬里經常自豪地對來看望他的同志說:這兩項運動都要堅持下去。
熱愛橋牌和網球的萬里也頗有書法造詣,在退休后時常揮毫。萬里生在孔孟之鄉,自幼受到嚴格的傳統教育,書法頗有心得,在職時便常有單位和個人慕名求字,對此他一概拒絕。退休后,更多的人想來找老領導索字,他還是一概拒絕。
熱愛書畫的不僅是萬里,田紀云也一直有收藏書畫作品的愛好,比如舒同在1982年給他寫的字,黃胄在1984年給他畫的畫,他都悉心收藏。這種愛好他堅持了20多年,但最近他把自己的藏品捐給了中國美術館。他希望美術館把那些書畫印成畫集,然后他親自寄給每位書畫家一本。“捐出去辦個畫展讓大家都能欣賞。”他說,“那些已經去世的藝術家也能夠含笑九泉了。”
不過,田紀云給自己留下了兩幅字——那是已故的有“共和國紅色掌柜”之稱的陳云寫給他的,一幅是魯迅的詩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另一幅是“雛鳳清于老鳳聲”。
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劉華清于1998年3月退休,2004年出版《劉華清回憶錄》,記錄了不少珍貴的歷史,其中有許多首次公開披露的歷史細節。除卻寫書,劉華清還喜歡打橋牌。而他的橋牌入門是在解放大西南以后,在重慶看鄧小平打橋牌學會的,兩人也成了牌友。鄧小平逝世后,劉華清堅持著這個習慣,打橋牌成為了他退休后重要的娛樂活動。
老當益壯熱心公益
與安享退休生活的萬里、劉華清、田紀云不同,也有一些老領導在退休后雖然不直接參政,卻在教育、慈善等方面發揮作用。
現年已經97歲高齡的中共元老、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就是其中一位。
2012年11月7日,中共十八大舉行預備會議和主席團第一次會議,年逾95歲高齡的中共前領導人宋平當選十八大主席團常委。8日,宋平出席中共十八大開幕會,精神矍鑠的他步伐穩健步入會場,并與各位領導親切握手。這是宋平自1992年卸去中央政治局常委職務后第四次當選中共全國黨代會主席團常委。
而據媒體報道,退休后的宋平也十分關心貧困地區的教育問題,在任職期間就積極促進扶貧教育工作,而退休后他依然對此念念不忘。今年6月12日,宋平在京出席了一項慈善活動。這項活動號召全國愛心人士投入到助學幫困的事業中來,共同助推貧困失學孩子早日圓夢。而據悉,這是宋平十八大以來首次公開露面,足見他非常關心貧困地區孩子的教育事業。
除了參加慈善活動以外,他也積極支持黨史修建工作。2013年6月,大型歷史文獻《共和國日記》首發式暨研討會在京舉行。宋平出席發布會并為《共和國日記》題寫序言,并高度評價此書:“為國家記日記,是一種史學創新”。他謙稱,雖然人老了,但是還可以盡力發揮一些余熱。
與宋平同樣“閑不住”的還有原中顧委常委、國務院原副總理張勁夫,2004年,他發表《我也是個“兩頭真”》,稱“年輕時,面對要當亡國奴的危險,提著腦袋找共產黨,加入革命行列,真心抗日救國;年老時,經歷了黨內外諸多有疑問的事,真心反思,以求弄通,不當糊涂人。”
該文為其自編的《嚶鳴·友聲》文集自序,也正是通過這樣的方式積極呼吁反腐和黨風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