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同志的一生,和報刊結下了不解情緣。1953年,鄧小平同志調往中央工作,成為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主要成員之一。在日理萬機的同時,他每天要看很多報紙,并參與審閱《人民日報》的重要社論。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兩次被打倒,又兩次崛起,看報紙成為他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之一。
1977年鄧小平同志第二次復出后,成為黨中央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他與報紙的關系更為密切。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發表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署名文章。這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文章,得到了鄧小平同志的明確支持。文章寫道:“檢驗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實踐”,“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原則”,鄧小平同志多次批評“兩個凡是”的觀點,支持報紙上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一石激起千層浪。借助于影響力極大、極具權威性的中央黨報上的這篇不朽之作,鄧小平同志掀起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理論與實踐波濤,思想的大解放催生了改革開放的大變化。
之后,鄧小平同志還多次強調“要使我們黨的報刊成為全國安定團結的思想上的中心”,要求“黨報黨刊一定要無條件地宣傳黨的主張”。對報刊宣傳的指示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鄧小平同志重視和關心報刊新聞工作,還體現在他欣然為眾多報刊題寫報頭刊頭上。鄧小平同志為報紙題寫報頭,始于上世紀50年代初,大規模題寫報頭,則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他題寫的報頭之多,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人中僅次于毛澤東。改革開放以來新創辦的一批中央級的全國性報紙的報頭,幾乎都是他親自題寫的。鄧小平同志還為上海、天津、山西、山東、安徽、海南等省、市報紙題寫過報頭。一些大學的校報,也借用他題寫的校名作報頭。他題寫的這些報頭,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報業興旺發達的象征。
改革開放以來,肩負黨和國家重任的鄧小平同志,在日理萬機的情況下,愉快地接受各方所請,揮毫精心書寫了大量報頭。從1983年起,他連續近十年,年年都要為報紙題寫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