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中,可以在水球上畫畫嗎?往水球里注入一滴油又會怎么樣呢?如果鋼鐵在太空中融化,往里充入氣體,能制造出“海綿鋼板”嗎?在太空中健身時,體能消耗量和地球上相比會更大嗎……
截至昨天晚上,在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網上,已經有數千網友向神十航天員提出了五花八門的問題。這其中的部分問題,或許能在航天員王亞平主講的“太空課堂”上得到解答。
在神十和天宮一號組合運行期間,將進行我國載人航天史上的首次太空授課。
通過實驗解釋失重現象
作為中國首次、全球第二次太空授課,王亞平主講的“太空第一課”是神十任務最受關注的一個環節。這一堂“太空課堂”將展示什么內容?和美國航天員的太空授課有何不同?
目前,神十太空授課的具體時間和詳細內容仍處于保密狀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此前曾介紹,關于授課內容,主要是使中小學生了解失重條件下物體運動的特點,了解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航天員將進行在軌講解和試驗演示,并與地面師生進行雙向互動交流。
很可能展示回收漂浮水滴
有專家認為,水是最能體現失重狀態的物質之一,因此王亞平很可能在天空一號中展示如何回收漂浮的水滴。在失重環境下,水不能倒進杯子里,航天員只能用吸管喝水,吸管還有開關,一次喝不完就得卡住,以免水跑出來。
一旦有水漏出,這些水珠不會掉在地板上,而是會飄浮在空氣中。航天員一不小心就會嗆到,還會影響到很多電子儀器設備的安全。無論是喝水,還是做實驗,抑或用水在太空洗澡,都難免把水灑出來,那怎么才能把這些飄浮的水收拾干凈?答案或將在王亞平的太空課上揭曉。
另據央視報道,劉洋帶上天宮一號的自行車,也將成為王亞平太空第一課的教具。相比地面上人們騎的自行車,這輛太空“自行車”小巧得多,而且沒有車把手,只能在原地運動。騎車時為防止飄走,航天員還要通過束縛帶把自己固定在車座上,騎車時還要用一只手扶墻。
這輛自行車本來是用于幫助航天員鍛煉下肢肌肉的,因為在失重環境下長期飛行容易引起肌肉萎縮。“太空自行車”又如何成為教具呢?這個答案也要等到王亞平開課后才能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