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批評那些“只知道熱烈鼓掌、點頭稱是”的代表委員,呼吁“會場討論,何懼觀點交鋒?代表委員當銘記:你沉默,就是人民失語;你認真,民主才能運轉起來!”政協委員崔永元回復說:“說得很中聽。我們敢發言你敢發布嗎?”不料,人民日報微博真的就轉發了小崔的話。雙方互動隨后引發媒體熱議。
記得以前,我們的媒體譏笑西方的議員開會打架,贊美我們的會議無比團結,F在看來,團結、和諧不是真正的會議民主,那種一人發言、萬眾鼓掌的時代,只能留給“童話世界”去宣講了。
人民日報官方微博希望今年的兩會代表委員觀點交鋒,不懼怕政府的態度,間接證明這是官方默許的態度。而俞正聲在政協報告中明確說,讓委員愿講話、敢講話、講實話,在各種會議和活動中要始終堅持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辮子的“三不”方針,則更明確了政府為尖銳批評創造寬松環境的意愿和決心。
在沒有偶像的時代,神話也就失去了立身之地。沒有神,沒有偶像,全知全能自然黯然退場。凡夫俗子們治國,只能靠七嘴八舌,包括觀點的交鋒,最終尋求共識,以面對復雜的社會問題。全國“兩會”作為中國最高級別的政治性會議,每個代表委員都是凡夫俗子,沒有現成的“真理”可以奉獻。于是,集納大家的智慧是惟一可行的選擇。遺憾的是,在“無神論”早已被打倒的國度,“神”以“真理”的形式長久占據人們的視線,以至于“神”或“真理”,一度成了中國的導航儀。當“神”和“真理”再度被淘汰的時候,人民日報微博呼吁會場的代表委員們履行職責,希望他們敢于辯論,這無疑是鼓勵會場充滿火藥味;鹚幬兜臅䦂觯蠹也辉倌阄乙粓F和氣,彼此“將軍”就是被迫的選擇了。對于不認可的決議,如果代表委員們的手和嘴巴一樣敢于“將軍”,拒絕舉手和投贊成票,那么,中國民主的春天才可望真正到來。相反,越是和和氣氣、彼此稱是的“兩會”,距離被民眾淘汰就為時不遠了。
“將軍”是對面子傳統的否定。中國人的面子,關系到級別,關系到利益,甚至關系到安全。如果連代表委員們都丟不掉面子,國家的敏感和棘手問題想真正解決,怕也太難了。中國的許多改革都是倒逼的結果,兩會要推進的改革也是一樣。人民日報微博率先發聲,小崔不信將上一軍,前者溫和地反將軍,其實他們的拌嘴是在將所有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軍:“他不發布是他失職,你不發言是你失職!闭缇W友所言,“如果只是舉手,那兩會還不如在網上開,直接點贊就行了!”
一個時代的改變,需要有敢言敢行的人。一個國家的深化改革,也常常離不開輿論的“將軍”。兩會會場外圍的“將軍”才剛剛開始,我們期待的是會場里面的“將軍”應該常態化。面對這樣的期待,今年的兩會將交出何種答卷,我們拭目以待!(作者是西南科技大學文學與藝術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