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市是廣東省土壤重金屬污染最嚴重的地方,主要超標元素就是“鎘”。面對人大代表的質詢,韶關市農業局副局長陳少夢表示:鎘是長期污染,偶爾吃一餐超標的,長期都是安全的;什么毒大米 ,我看吃一兩年沒問題。(7月16日中廣網)
韶關市農業局副局長陳少夢“‘鎘大米’吃一兩年沒事”的“神回復”,著實令人震驚 。地方官員如此,土壤治污又何來動力?以群眾利益為重心的行政作風轉變推進已有時日——地方農業局官員竟不為所動,而且還要為“鎘大米”正名 ,透露出雙重隔膜:一是對上級政策的懵懂無視,二是與民眾的食品安全訴求格格不入。
食品安全是近年來各級政府部門異常重視的問題,也是輿論監督、民眾關注的焦點問題。政府高層部門在這方面與底層民眾形成了共識,但是,這種共識被“上下隔膜”的基層官員再次割裂開來。這是當前治污不力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諸多社會問題得不到徹底解決的原因之一。如果在基層官員的思想觀念中,“鎘大米”吃一兩年沒有問題,那么,即使上級部門推出一攬子的治理整頓措施,也不可能在當地落實到百姓餐桌和田間地頭。一定程度上,這種“上下隔膜 ”的行政狀態,將使基層官員自成一套話語體系,由此,類似于“我的地盤我說了算”式的思維與行為,就幾乎不可避免。燕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