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5月20日訊(記者 孫菁) 德州金鑼因氨氣泄漏導致16噸肉制品“污染”事件,一直備受消費者和媒體的關注。然而,截至發稿時,金鑼仍未公開污染肉的檢測結果,并且拒透露檢測機構的名稱。對此,中國經濟網評論員林耘表示,金鑼應該拿出讓消費者和媒體信服的第三方檢驗報告來證明自己的清白,同時公開地妥善處理問題產品,而不是遮遮掩掩。
德州金鑼因氨氣泄漏導致16噸肉制品“污染”一事,一直備受消費者和媒體的關注。然而,截至發稿時,金鑼仍未公開污染肉的檢測結果,并且拒透露檢測機構的名稱。中國經濟網報道說,其實早在5月13日,相關檢測報告就已經有結果了,但檢測結果卻遲遲不露面。金鑼方面的解釋是因為肉制品沒有問題,所以沒有必要公布。但有業內專家表示,金鑼集團沒有在第一時間將檢測結果對外公布,就說明其檢測報告是有問題的。
對此,業內表示,食品安全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企業在遇到問題時應該擺正姿態,不能存在僥幸心理,更不能讓時間來淡化事件。如果處理不好,對企業的影響將是深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