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日報記者 孫源澤

  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增速均列全國前六大外貿省市首位

  前三季度山東進出口總值超2萬億元

  ◆全省16市進出口值均增20%以上

  ◆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41.3%

  □記者盧鵬通訊員張進剛報道 近日,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一艘外輪正在裝載貨物。

  10月18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據海關統計,2021年前三季度山東進出口總值實現2.12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36.8%,比2019年同期增長41.9%。其中,出口1.23萬億元,同比增長39.3%,比2019年同期增長52.0%;進口8854.6億元,同比增長33.4%,比2019年同期增長29.8%。山東省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增速在前六大主要外貿省市中均位居首位。

  9月當月,山東省進出口2683.2億元,同比增長23.2%,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出口1690.4億元,同比增長26.4%,創歷史新高;進口992.8億元,同比增長18.1%。

  “前三季度山東省外貿進出口繼續保持了較快增長態勢,增速高于全國,在前六大主要外貿省市中也居首位。與此同時,據海關統計分析,山東外貿在高質量發展方面也取得了新成效。”青島海關副關長石勇介紹,新成效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首先,全省16市進出口值均實現20%以上增長。其中泰安、臨沂、德州、東營和煙臺進出口增速領先,分別達到62.7%、53.6%、52.2%、48.2%和42.8%,顯示全省各市外貿發展更加均衡。

  其次,高水平開放平臺發展勢頭強勁。前三季度,山東省各綜合保稅區合計進出口實現3375.9億元,增長109.8%;山東自貿試驗區內企業合計進出口2924.3億元,增長51.5%,有進出口實績的自貿試驗區內企業達到2956家,比去年同期增加362家。綜合保稅區和自貿試驗區作為對外開放新高地,對外貿發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第三,外貿主體結構優勢顯現。前三季度,山東民營企業進出口額達1.49萬億元,增長39.2%,占全省進出口總值的70.2%,這一比例明顯高于全國48.2%的平均占比,對全省進出口增長的貢獻度達到73.5%。民營企業自主性強、經營靈活,更容易抓住全球經濟回暖帶來的新契機,成為推動山東外貿快速增長的主導力量。

  第四,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前三季度,山東機電產品出口大幅增長45.0%,并且在出口總值中的占比提升了1.7個百分點。同期,勞動密集型產品在全省出口總值中的占比為20.5%,下滑了1.4個百分點。“這‘一升一降’,說明了山東外貿出口商品結構正在持續優化,隨著這種優化,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也將逐漸提升。”石勇說。

  “整體來看,今年以來山東省外貿進出口量穩質升的基礎進一步鞏固,持續保持了恢復性增長的態勢。”石勇表示,隨著國內經濟恢復發展,全球貿易逐漸回暖,以及山東省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提升跨境貿易便利等政策效果的日漸顯現,影響山東外貿發展的積極因素正在增多,有望繼續延續穩定增長的態勢。

  又訊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山東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6597.1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長41.3%,比同期山東外貿整體增速高4.5個百分點,較2019年前三季度增長54.8%,占山東外貿進出口總值的31.1%。其中,出口3677.1億元,增長39.6%;進口2920億元,增長43.6%。

  9月份,山東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803億元,增長22.5%,為今年6月份達到歷史單月進出口新高后,第二次突破800億元大關。

  濟南海關副關長張藝兵介紹,前三季度山東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實現高速增長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制造業優勢產品拉動出口增長。一方面,隨著山東參與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合作的持續推進,機械設備等機電產品、用于基建的鋼材等出口平穩向好,分別增長39.9%和59.5%,合計拉動整體出口增長21.9個百分點;另一方面,沿線國家消費需求復蘇,山東對沿線國家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增長60.8%,拉動出口整體增長8.1個百分點。

  其次,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口生產資料大幅增長。今年以來,山東工業強勁復蘇,能源資源需求旺盛,在全球供應偏緊的情況下,前三季度山東省自沿線國家進口相關產品快速增長,其中原油、金屬礦砂、煤炭、成品油分別增長40%、19.2%、205.4%、843.6%,合計拉動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整體進口增長20.2個百分點。

  另外,中歐班列戰略通道作用更加凸顯。前三季度,中歐班列(齊魯號)運行線路數量提升至50條,可直達“一帶一路”沿線22個國家52個城市,累計開行1335列,同比增長16%。

  (大眾日報記者 孫源澤 通訊員 鄭保國 陳星華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