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國桐

  “印象里,我好像沒在外面呆過多久。”這句話是一位犯罪嫌疑人在被警方抓獲后所說的話。近日,濟南市歷城公安分局華山派出所會同歷城刑警大隊破獲了一起盜竊電動車案件,并且通過民警不懈努力成功追回一輛被盜電動車。不過沒想到的是,經調查犯罪嫌疑人竟然存在多次前科,第一次被判刑是在1981年。那么這起案件民警是如何破獲的?犯罪嫌疑人是怎么樣實施盜竊的?3月10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進行了采訪。

  市民外出發(fā)現(xiàn)電動車竟不翼而飛

  在這個生活節(jié)奏日益加快的時代,方便快捷的電動車逐漸被大眾所接受,不過被電動車所“吸引”的不單單只有市民,還有一些不法分子。

  今年3月初,在二環(huán)東路一商店前,正準備外出的市民張強(化名)發(fā)現(xiàn),停放在店外的電動車不翼而飛,情急之下,他趕緊向公安機關報警。

  “通過我們初步了解,電動車價值近2000元,而且是被人盜走。”華山派出所副所長梁克告訴記者,在接到報警后,他立即和民警圍繞事發(fā)現(xiàn)場展開調查,在反復走訪等工作后,他們發(fā)現(xiàn),3月3日清晨5點多,一名男子獨自來到小區(qū)閑逛,在看到一輛電動車未上大鎖后,他最終選擇向它下手。

  “我們發(fā)現(xiàn),嫌疑人手法非常嫻熟,他先是拿出一把鑰匙對準電動車的鑰匙孔,左右搖晃幾下后,電動車成功啟動,之后嫌疑人光明正大的騎著電動車揚長而去。”梁克說,嫌疑人作案時并不慌張,而且其一直戴著帽子和口罩等,根據事發(fā)時嫌疑人的種種行為,他們判斷嫌疑人極有可能是“老科子”。

  所謂的“老科子”是指有犯罪前科的人。在掌握事發(fā)現(xiàn)場的情況后,華山派出所民警立即根據男子的體貌特征等展開進一步工作,可沒想到,民警突然發(fā)現(xiàn),嫌疑人騎車逃竄至二環(huán)東路一條小路后竟然消失,這無疑對案件破獲蒙上了一層陰影。

  民警一連三日反復奔波終擒賊

  “既然嫌疑人必定要生活,肯定會留下一些蛛絲馬跡,所以我們圍繞嫌疑人最后消失的地點進行走訪,特別是出租的房屋。”這是案件商討會上,華山派出所民警討論出的結果。

  走訪排查不僅需要過硬的判斷能力,而且還是對體力和意志力的考驗。華山派出所民警李慶表示,在走訪的過程中,身著便衣的他們對嫌疑人消失地點附近的超市、商店以及出租屋等進行了細致排查。由于工作量較大,他們時常早出晚歸,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為期3天的摸排,最終3月7日上午,民警在距離消失地點幾百米外的一出租樓內發(fā)現(xiàn)了嫌疑男子的蹤跡。

  “按照房東的說法,該男子就租住在出租樓一層一房間內,其獨自生活,經常一大早出去,中午便會回到房屋內,因此我們決定第二天對嫌疑人實施抓捕。”梁克說,8日一早,梁克與同事早早的來到男子租住地,沒想到他們剛剛走進出租樓,嫌疑男子恰好打開房門準備外出。短暫的幾秒鐘里,他們快速回顧著嫌疑人的體貌特征,伴隨著一聲“別動,公安局的”,嫌疑男子被成功抓獲的同時,民警也恰好阻止了一場買賣電動車的事情。

  4年兩次入獄,男子多次盜竊前科

  在審訊室里,雖然雙手已被戴上手銬,但嫌疑男子并不緊張,因為對他來說,他又一次回到了熟悉的地方。

  “通過審訊,男子很快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實。”梁克說,犯罪嫌疑人獨自一人居住,幾乎每天他都會早起外出散步,也正是趁著這段時間,他將目光放在了停放在路邊且未上大鎖的電動車上。在找到目標后,男子并不著急下手,他先是用腳踢的方式確定電動車有無警報。確認無誤后,便拿出事先準備好的一大串鑰匙,以碰運氣的方式嘗試啟動電動車。

  得手后,男子就立即將車輛停放到家中,并且拿出噴漆改變電動車的外觀。“改變車體顏色后,犯罪嫌疑人一直等到第二天才找機會將電動車賣掉。”梁克說。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該名犯罪嫌疑人存在多次盜竊前科,其中在1981年因盜竊被判有期徒刑12年,1990年提前釋放。而近些年,從2017年開始,3年里男子先后兩次入獄,2020年年底剛剛刑滿釋放,可謂劣跡斑斑。

  目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盜竊已被歷城警方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與此同時也給身在一線的公安民警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