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梁瑩瑩 杜曉丹 呂奇
2月1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煙臺市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在煙臺國際博覽中心會議中心禮堂開幕。煙臺市政協副主席李京波受政協第十三屆煙臺市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托,向大會報告四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情況。

李京波受政協第十三屆煙臺市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托,向大會報告四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情況。
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以來,市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市委、市工商聯和市政協專門委員會共提交提案760件,經審查,立案562件,占提案總數的73.9%,轉為其它方式處理的198件,占提案總數的26.1%。立案的提案中,各民主黨派市委、市工商聯集體提案59件,市政協專門委員會集體提案119件。對于立案的提案,分別送交74個相關部門和單位辦理。截至2020年底,已全部辦復。提案所提問題,已經解決或基本解決的占84.6%; 正在解決的占12.3%; 因條件限制,目前難以解決和留作參考的占3.1%。提案提出的很多意見建議,為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為促進煙臺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發揮了應有作用。
在562件提案中,經濟建設方面提案有161件,占立案總數的28.6%。關于促進煙臺市高新技術企業創新發展的建議,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煙臺市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人才集聚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煙臺市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管理辦法》,推出人才新政,將支持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等政策納入市級支持范疇;關于助推煙臺蘋果產業高水平發展的建議,市政府結合相關內容,啟動蘋果產業更新升級三年行動計劃,整合果業品牌資源、展會資源,舉辦了“中國·山東國際蘋果節”,取得豐碩成果。
政治建設方面提案23件,占立案總數的4.1%。關于規范網上立案、解決立案難問題的提案,市中級人民法院采納相關建議開展多項工作,嚴格落實網上登記立案時限,進一步規范訴前調解工作,遵循“自愿、合法、簡便、快捷”原則,使調解工作更加規范有序;關于充分發揮政府法律顧問作用的建議,市司法局認真研究辦理,牽頭制定了《煙臺市委市政府法律顧問工作細則》等相關文件,聯合湖南大學等高校開展法治政府建設暨法律顧問法律專家培訓班,完善了以專家學者、律師為主的外聘政府法律顧問的選聘、考核、晉級、退出制度,實現了法律顧問的動態有序管理。
文化建設方面提案41件,占立案總數的7.3%。關于多方聯動,講好煙臺故事的提案,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和旅游局認真研究,制作推出大型外宣圖書《中國國家人文地理:煙臺》,推出“仙境海岸鮮美煙臺”城市形象微視頻和“守藝·傳承--煙臺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短視頻,向世界立體化、全方位展示了煙臺良好形象;關于振興鄉村中華傳統文化的建議,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提案融入到工作中,編制了《煙臺市市域鄉村風貌規劃》合理劃分風貌分區,提出管控要求,著力彰顯膠東民居新范式。市住建局對全市符合傳統村落特征的村莊進行梳理摸排,對567個傳統民居建筑進行了登記造冊,推薦的一大批古村落入選國家、省級命名行列。
社會建設方面提案301件,占立案總數的53.6%。關于推進煙臺市六區融合的建議,市政府予以高度關注,起草了《市區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結合“十四五”規劃編制,形成了產業協同體化發展實施意見;關于加快推進再生水推廣利用的提案,市城管局創新工作模式,引入社會資本,經過市政府審批,煙臺市套子灣污水處理廠三期PPP模式市場化運營已經開展,目前項目已正式簽約,正在加快建設。
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提案36件,占立案總數的6.4%。關于加大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保障力度的提案,市政府常務會議專門進行研究,并印發了《煙臺市區垃圾分類管理辦法》,要求一年“見成效”,目前公共機構率先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實現了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關于構建以生態修復為導向的海洋生態補償模式的建議,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吸收相關內容,推動實施了《煙臺市海岸帶保護條例》,投資10.5億元的海岸帶、海島、海灣整治修復項目正在全市1000多公里的海岸線上有序開展;市生態環境局嚴格開展污染源頭治理工作,牽頭投資46.4億元實施66項全域治水工程,強化入海排污口清理整治,實現了直排海污染源達標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