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報業·半島新聞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丹陽
民間投資和民營經濟是推動經濟發展、優化產業結構、繁榮城鄉市場、擴大社會就業的重要力量。過去一年,盡管受疫情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青島市民間投資、民營市場主體、吸納就業等多項指標仍然逆勢上揚,展現出了強大的韌勁。然而,民間資本仍然面臨“不能投、不愿投、不敢投”等困境。
近日,青島市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促進民間投資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從暢通市場準入、重點支持領域、強化促進保障三方面提出了17條具體措施,特別是在公開政府投資項目方面,強調按照“非禁即準、平等待遇”原則。
4條措施打破隱性門檻
投資需求是啟動消費需求的基礎條件,也是拉動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但相較于國有投資,民間投資卻因面臨種種困境,未能發揮出最大的拉動作用。一方面,民營企業受內部利潤動機驅使和外部競爭壓力,需要不斷積累自有資金,保障自身的發展,另一方面,民營企業也面臨更難取得財政支持、融資難等問題。不僅如此,在市場準入方面,民間資本還會面臨各種有形、無形的門檻,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等問題,以上種種,都是造成民間投資“不能投、不敢投、不愿投”的原因。
為解決這些問題,青島市將大力清理針對民間資本準入的不合理限制,逐步消除民間資金進入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等領域的各類門檻,取消和減少阻礙民間資本進入國資壟斷領域的附加條件。此次發布的《措施》,便圍繞拓寬投資領域,提出了4條政策措施。
在公開政府投資項目方面,強調按照“非禁即準、平等待遇”原則,除法定不公開外,常態化面向社會公開發布;在保護民企投資權益方面,鼓勵民營企業通過資本聯合、產業協同、模式創新等參與國企混改,提高盈利水平;在打造公平競爭環境方面,提出清理和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及時兌現各項涉企優惠政策;在加大政府采購支持力度方面,強調政府采購項目預算總額的30%以上面向中小企業,鼓勵國有大企業集團、大項目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使用民營和中小企業配套產品。
8條措施激發民企活力
在2021年的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山東所面臨的極大問題被一一點出,其中便提到了我省“四新”經濟比重偏低,創新支撐力不強,企業創新活力不足,科技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需求等問題,而這些,是必須攻克和突破的難題。
在最新發布的《措施》中,為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激發民營企業創意、創新、創造,也聚焦“四新”經濟等8個重點領域,提出了8條具體的政策措施。
在“四新”經濟領域,培育領軍企業,推動人工智能與垂直行業融合創新,鼓勵民營企業加速搶占5G等產業制高點;在能源環保領域,支持民營企業參與新能源項目、節能減排升級改造項目、重大生態環保工程建設;在文旅教育領域,支持發展直播、電競等新業態,推動大型旅游綜合體等重大旅游項目建設,加大對民辦教育機構支持力度;在汽車裝備領域,提出為新能源汽車提供本地化配套,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加氫站等基礎設置建設;在交通設施領域,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為高速鐵路、城際軌道交通、機場服務、城市交通提供配套服務;在農業產業領域,支持民營企業投資農業產業,健全鄉村產業鏈;在現代海洋領域,培育壯大涉海企業,鼓勵涉海民營企業、科研院所等,開展產學研對接、產能合作;在生物醫藥領域,加快布局精準醫療產業,促進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系統發展。
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局長高善武表示,下一步,青島將加強信息共享,有效釋放產業政策導向和行業發展信息,引導民營企業規范參與“新經濟”項目投資,解決好“往哪投”的問題。
5條措施協調投資難問題
“我們要給民間資本提供機會,要增強民營企業家的信心。”高善武說,青島市既要培育頂天立地的大而強的大企業,也要關注培育那些鋪天蓋地的小而優的小企業,今天的大而強的企業,也是從小而優的企業成長起來的,我們應該有信心。而企業家的信心,正是來源于強有力的政策保障。
《措施》在降低用地用能成本、落實稅費支持政策、發揮基金引導作用、健全融資促進體系、建立促進保障機制等5個方面提出了5條具體的措施,協調解決民間投資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維護民間投資的合法權益。
接下來,青島市還將持續放寬準入,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特別是政府誠信建設力度,開展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工作,進一步落實好減稅降費措施,多措并舉降低企業成本,解決好“不愿投不敢投”的問題。此外,在政策支持方面,還將持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立投融資對接機制,發揮好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的作用,加快設立項目基金,鼓勵金融機構運用大數據為民營企業貸款提供支撐,引導金融資源流向民營企業,解決好“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政策效應只有得到良好的發揮,才能切實提振民營企業家的信心,增強民營企業獲得感,推動全市民間投資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