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德州市“重點工作攻堅年”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舉行,德州市行政審批服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丁世章介紹,市行政審批服務局以“一業一證”改革為重要抓手,助力企業發展,推進準入準營,創新“四級聯辦”,實現了新突破、再提升。

  推進開辦企業“一件事、一鏈辦”。將多個部門辦理或多件相關的企業開辦“一攬子事”,經過梳理整合、流程再造后,變成企業群眾眼中的“一件事”。一是設立開辦企業“一件事”專網專窗。市、縣政務中心都設置企業開辦實體專窗,在政務服務平臺開通了企業開辦“一件事”專區,實現了“一窗受理、全程網辦、一窗出件、半日拿證”。2020年,德州市登記各類市場主體88145戶,同比增長31.99%,增長率排名全省第一,企業開辦全程電子化登記率達96%,位列全省第二。二是試點將企業開辦和相關許可證進行并聯“一鏈辦理”辦理。公布155項“一鏈辦”清單,明確辦理事項和辦事流程,提供辦事指南。清單內辦事服務申請人只需填寫一套表單、到一個窗口、跑一次大廳、提交一套材料即可辦理。截至目前,共辦理“一鏈辦理”事項4622件,通過流程再造事項辦理時間壓減了82%,申請材料壓減了63%。新開辦企業在獲取營業執照等證照的同時,贈送五枚光敏印章、發票、稅控設備及惠企政策等企業開辦大禮包,使創業“免費又省力”。三是“政銀合作+智能審批”推進服務升級。市縣兩級登記機關分別與銀行、郵政網點建立“政銀合作”工作機制,在200余個企業開辦點設置智能審批一體機,通過政務平臺進行數據推送和識別,完成證照的打印、發放等工作,實現簡單企業登記免人工干預“秒批秒辦”。

  推進開辦企業照后“一業一證、多證合一”。以規范、拓面、增量為基礎,精準化、定制化、系統化、延伸化“一業一證”改革,先后在藥店、食品便利店、餐飲等45個行業實現“一業一證”,行業綜合許可證已出證7428張,其中網辦6122張,出證總量居全省第三,網辦率居全省第一。一是統一實行標準。邊探索、邊實踐、邊規范,每覆蓋一個行業,就按照標準制作《行業綜合許可工作規范》,統一許可條件、申請材料、辦理流程、審批時限等11個要素和行業綜合許可申請表、承諾書等4套表格,全面提升了行業綜合許可工作的標準化水平,實現了服務指南、工作規范、許可文書、檔案管理“四統一”,確保了改革行穩致遠。二是強化基層辦事能力。配套完善街道社區綜合許可現場服務、硬件建設、服務規范等,確保群眾在全市范圍內任一辦理點均能獲得同質的綜合許可服務。選派200余名審批業務骨干充實到鄉鎮便民服務中心,為強化基層辦事服務能力,擴大“一業一證”改革實施范圍,拓展審批服務層級提供人力保障。寧津縣為每個鄉鎮和中心社區便民服務中心配備1-2名審批局工作人員;夏津縣在各街區黨群服務中心設置便民窗口,配備2名熟悉業務的工作人員,負責指導基層綜合許可證辦理。三是充實幫辦代辦隊伍。全市組建50余支幫辦小分隊,通過現場指導、上門服務、QQ、微信、郵件、電話溝通,打造24小時不打烊服務。通過視頻會議、現場會等形式,在基層服務點開展幫辦代辦,強化基層培訓,全面提升“一業一證”業務水平,增強幫辦代辦能力。推廣“一人一企”服務模式,形成咨詢、受理、辦理“一人通辦、獨立負責”,以“受理前服務最優”推動“受理后辦結最快”。

  推進企業“一業一證”四級通辦。充分發揮政務一體化信息平臺優勢,以實體平臺提升審批速度,以網絡平臺拓展服務廣度,線上和線下融合加快“一業一證”改革進度。一是優化實體平臺。借力全市鄉鎮(街道)、社區便民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將與群眾生活關系密切的藥品經營許可、食品經營許可等28個基礎民生事項,下沉至鄉鎮(街道)、社區便民中心受理,設置“一業一證”綜合辦理專窗,實現“一窗多事”和“一窗通辦”,打造起了“十分鐘辦事圈”,實現了“一業一證”改革市、縣、鄉鎮(街道)、社區四級通辦。二是優化用好網絡平臺。依托山東政務服務網,開通“一業一證”綜合許可系統,實現市縣街區申請表單在線填報、申請材料集成上傳、審批信息分發推送、許可信息聯網可查,真正做到“足不出戶、一證準營”。為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三是推進“云上”審批。依托遠程視頻平臺,以“視頻指導+視頻勘察+視頻審批”的方式,市、縣審批局協助基層代辦員辦理業務,對現場勘查進行遠程指導,將服務窗口直接延伸到村(社區),讓群眾“不出村”就能完成業務辦理,家門口就能“拿證開業”,平均每個行業少跑20公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