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地處山東省西部,被譽為“江北水城·運河古都”、“中國北方的威尼斯”。城內河流縱橫交錯,湖泊交相輝映,形成了一幅“湖水相連,城湖相依,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美麗畫卷。

  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穿城蜿蜒而過,城區中央有一座水面遼闊的湖泊與運河之水相連通,如一顆碩大的璀璨明珠鑲嵌在運河之畔,這座湖泊就是堪與杭州西湖齊名的東昌湖。東昌湖水質清澈,波光瀲滟,水深3至5米,水域總面積6.3平方公里,略小于杭州西湖,為目前中國北方最大的城內人工湖泊

  1

  煙柳畫橋,水光瀲滟,風熏煙暖,東昌湖萬里煙羅只為博你一笑。

  一湖翡翠千重秀,碧波瀲滟蕩古城。駐足岸邊,放眼望去,一座東昌府(聊城),竟然在它的包裹下溫蘊了五千年。

  五千年里,不論是風雨如晦的戰亂時期,還是在云淡風輕的和平年代。旖旎端莊的胭脂湖早已修煉得超然平靜,沒有波瀾,沒有浮夸,沒有造作,它用自己平和安詳的柔情,默默滋養著水城人。

  提起胭脂湖,蒲松齡《聊齋志異》中《胭脂》的故事就出自于此。一起冤假錯案,差點讓秀才鄂秋隼和胭脂這對鴛鴦命喪黃泉,案情一波三折,最終水落石出,才使得有情人終成眷屬,故事也就這樣家喻戶曉,流傳至今。

  2

  雖名胭脂湖,卻沒有浮躁的脂粉氣,因為那有浩浩蕩蕩的運河文化流經此地,還記得中學課本里被濃墨重筆書寫的運河歷史嗎?“京杭運河,南起浙江杭州,北至北京……”正是運河水的滋養,才有了后來描寫運河市井文化的《金瓶梅》,《水滸傳》中很多篇幅也跟聊城有關。

  源遠流長的古運河,使南北文化貫通、融合,一代代人得以傍河而居,繁衍生息。每逢故地重游,不禁都要感嘆先人開渠京杭運河的宏偉之作。

  如今,胭脂湖的名字更名為東昌湖,但是無論走到哪,在當地導游清澈入耳的講解中,總能聽到那個耳熟能詳的名字“胭脂湖”。也許,在水城人的心中,胭脂湖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夜晚的東昌湖,也一改白日的清新淡雅,濃妝艷抹起來,披紅掛綠,流光溢彩,倒也嫵媚多情,烈如紅酒,艷如玫瑰,美得恰到極致,濃一分則妖,淺一分則俗。

  或形只影單的行者,或三五成群的游人,或花前月下的愛侶,流動于橋上、湖上、亭中;

  穿梭于一個個曲折的回廊里,走完一段又一段的故事。那故事里有關于功成名就的傳奇故事,有花好月圓的明艷往事,也有悲歡離合的陰郁情懷……

  3

  位于東昌湖中心的東昌古城,最初修建于北宋淳化三年(992年),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歷史。古城呈正方形,面積為1平方公里,布局嚴整規則,以光岳樓為中心向四面輻射,形成四條筆直寬闊的主干道。城內大街小巷經緯分明,垂直交叉,將古城描繪成一張巨大的棋盤,隨波蕩漾。

  古城設城門四座,上筑門樓,外設甕城,除北翁城外,其他三座翁城城門均為扭頭門(城門并非正對大路,而是拐了一個彎設在側面,相當具有隱藏性)。遠遠望去,東昌湖懷抱中的古城又宛若一只從水面上展翅欲飛的鳳凰,南門東向如鳳頭,東、西兩門南向如鳳翼,北門北向似鳳尾。于是,聊城古城又有了一個頗為美麗的名字——鳳凰城。

  當然,提到東昌湖,還有不能不提的,那隨之集結的運河水,孕育了義學之父武訓,國學大師季羨林,抗日英雄張自忠,史學家傅斯年,還有人民的公仆孔繁森……

  4

  胭脂湖這個名字,緣于《聊齋志異》中的一則名為《胭脂》的故事。

  傳說中,胭脂是一位清秀可人的少女,經常來到東昌湖畔梳妝打扮、洗衣浣紗。一次偶然的機會,胭脂與英俊瀟灑的秀才鄂秋隼不期而遇,兩人一見鐘情,互生愛慕之意。誰料天降大禍,胭脂的父親不幸在家遇害,手中緊緊攥著一只繡花鞋。于是,這對青年男女就作為最大的嫌疑人,卷入了這樁由一只繡花鞋引發的殺人命案,并且飽受牢獄之苦。

  幸運的是,他們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來聊城視察的山東學政(相當于省教育廳廳長)施潤章明察秋毫,見此案蹊蹺無比,親自主持重審,終使案情真相大白,并洗清了二人的不白之冤。最后,審錯此案的縣令為了彌補自己的過失,親自做媒,將胭脂嫁與鄂秀才,有情人遂終成眷屬。

  動人的愛情故事、感人的神話傳說、悠久的歷史文化將煙波浩淼的東昌湖妝扮成一位秀外慧中、綽約多姿的美麗女子,從而使“南有西子,北有東昌”的美名譽滿天下。

  5

  胭脂湖水在一年復一年的流淌中,在一輩又一輩水城人的眸里,依然明凈動人,風姿綽約。風韻絲毫未減,惟一變的,就是水中的一方方容顏,它見證了一個黃毛丫頭從人面桃花到兩鬢斑白,從此,不再“點絳唇,涂胭脂”。

  好景伊人不常在,雖是一聲嘆息,又有何懼?因為,她犧牲了自己的容顏,卻盼來了下一個她,長大成人,重又點絳唇,涂胭脂,年年復年年。

  文中圖片及資料來源網絡

  (本文只作分享交流,不做商業用途,侵刪)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