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制,完善傳染病直報和預警系統,堅持及時公開透明發布疫情信息。專家表示,疫情反映出公共衛生專業人才數量、能力雙不足,應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和人才培養。
力爭3年建成三級疾病預防控制網絡
據了解,我國疾控機構主要分為國家級、省級、設區的市級和縣級四級,它們構成了我國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疾控機構的基本職能是疾病預防與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疫情報告及健康相關因素信息管理等。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6年,全國已建成四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共3481個,擁有各類疾病預防控制人員191627人。
日前,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健全完善公共衛生體系的意見》(以下稱《意見》),提出要強化各級疾控機構建設。各級疾控機構全面強化疾病預防和控制、健康危害因素檢測與干預職能。優化省疾控中心設置與職能,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編制占比,推動疾控與臨床密切結合,提升對全省重大疾病和傳染病防控的業務管理能力。
同時,省、市兩級疾控機構要加強預防醫學科學研究,提高對區域重大疾病防控的應用性技術研究水平。縣級加強疾病預防控制和健康管理的組織實施、指導評估。力爭利用3年時間,全面建成專業化、現代化的三級疾病預防控制網絡,滿足《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標準》(建標127-2009)《山東省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機構編制標準》以及實驗室配備標準要求。
2020年6月底前,縣級以上疾控機構全部建成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具備開展新冠病毒、流感病毒、腸道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等常見病原體的核酸檢測和抗體檢測等能力。強化學校衛生、職業衛生、食品衛生、環境衛生、放射衛生等公共衛生職能,提高公共衛生健康危害因素監測與干預能力。到2022年,空氣對人群健康影響監測和公共場所健康危害因素監測以市為單位全覆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學生常見病及健康影響因素監測、放射性與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以縣為單位全覆蓋;飲用水監測以鄉鎮為單位全覆蓋。
2022年配備1-2個專兼職公共衛生醫師
“疾控人員薪酬僅與職稱掛鉤,同等學歷、同等資歷待遇上低于同級別醫療人員,導致人才外流。”山東大學衛生經濟實驗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徐凌忠調研發現了上述問題。
《意見》提出,要提升基層防控能力。鄉鎮(街道)要依托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加強公共衛生管理工作,支持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設立公共衛生委員,落實網格化管理職責。各地要將學校納入防控重點場所,支持高校校醫院集中建設,增強學校傳染病、常見病的預防、治療能力。推進實現村衛生室房屋產權公有,支持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CT和建設具備隔離條件的發熱診室。
設立基層首席公共衛生醫師,通過“縣管鄉用”等方式,到2022年,為每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1-2個專兼職公共衛生醫師。統籌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和公共衛生服務基金使用,提高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支付比例,提升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水平,實現公共衛生服務和醫療服務有效銜接。
除此之外,我省將改革完善公共衛生監測預警與事件決策指揮體系。以傳染病為重點,優化哨點監測布局,擴展疾病監測種類。2020年9月底前,建成公共衛生大數據運用平臺,初步實現疫情風險研判和預警功能。2020年年底前,各市、縣(市、區)建立健全公共衛生事件協調統一、上下聯動機制,完善決策指揮體系。
大眾報業·齊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