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之年,遭遇疫情沖擊的中國,如何應對空前挑戰,備受關注。就業,直接關系百姓的“飯碗”和“錢袋子”。1萬多字的報告,39次提到就業,凸顯特殊時期經濟工作重心。政府工作報告突出“六穩”“六保”,以“保”促“穩”、穩中求進,聚焦實際問題,有效應對沖擊。

  就業成報告高頻詞

  兜實基本民生底線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保障就業和民生,必須穩住上億市場主體,盡力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群體就業支持。今年高校畢業生達874萬人,要促進市場化社會化就業,高校和屬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斷線的就業服務。做好退役軍人就業保障。實行農民工在就業地平等享受就業服務政策。幫扶殘疾人、零就業家庭等困難群體就業。

  5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吹風會,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黃守宏,國務院研究室黨組成員孫國君解讀政府工作報告有關情況。孫國君介紹,就業成為報告的高頻詞,39次講到就業可以說是首次,凸顯特殊時期的經濟工作重心。

  黃守宏介紹,穩就業是今年最重要的也是最大的成就所在,穩住就業就保住了基本民生。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就業是經濟發展的最基本的動因所在。但是要保就業靠什么?你就得要穩住企業,穩住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中小微企業是我們就業最主要的主渠道,百分之八九十以上都是中小微企業。”黃守宏說。

  黃守宏表示,政府工作報告也針對當前中小微企業面臨的困境提出了一系列舉措,包括新增減稅降費2.5萬億及其他稅費,降低電價、網絡費用等。同時,為應對失業率提升帶來的壓力,報告提出要加強對失業群體的保障。目前中國失業保險結余和社保基金戰略儲備等較為充足,中國有能力兜住失業問題。

  戰貧疊加戰“疫”

  “硬骨頭”必須啃下來

  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戰貧疊加戰“疫”,這種情況下,既要做好最后沖刺,也要打贏這場抗疫的硬仗。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確保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促進農業豐收農民增收。落實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舉措,保障重要農產品供給,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現在,脫貧摘帽進入“倒計時”,脫貧攻堅戰進入收官階段,隨著一塊塊“硬骨頭”被啃下、一個個貧困縣“出列”,這一歷史性任務必將如期完成。為此,政府工作報告就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出,加大剩余貧困縣和貧困村攻堅力度,對外出務工勞動力,要在就業地穩崗就業。開展消費扶貧行動,支持扶貧產業恢復發展。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和中央單位定點扶貧。接續推進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力讓脫貧群眾邁向富裕。

  “14億中國人的飯碗,我們有能力也務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這是政府工作報告就糧食安全問題發出的最強音,同時也指出,增加產糧大縣獎勵,大力防治重大病蟲害。懲處違法違規侵占耕地行為,新建高標準農田8000萬畝。壓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

  穩定國際市場份額

  抓住“搶救訂單”黃金期

  如何危中尋機促進外貿高質量發展,為穩住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作出“中國貢獻”?有專家認為,要落實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穩定外資外貿基本盤”的戰略部署,要穩定國際市場份額,強化外資外貿聯動發展,加大力度拓展國際市場。

  穩外貿的核心就是穩定國際市場份額,穩市場的首要任務就是穩訂單。在我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進入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之后,政府、金融機構、行業協會和企業要多方聯動,抓住“搶救訂單”黃金期。要優先保障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和服務鏈中具有關鍵環節的外資企業、掌握關鍵或者核心零部件的外資企業、形成關鍵模塊生產的外資龍頭企業正常運轉。

  中國在全球價值鏈尤其是制造業全球價值鏈中具有重要地位,很多制造業都深度融入了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疫情期間,由于源自國外的中間品進口,尤其是一些核心零部件和關鍵環節的進口中斷,可能會對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帶來一定沖擊。比如,日本和韓國均處于制造業上游環節。對此可以考慮加強同經貿伙伴的溝通協調,利用我們在復工復產方面的經驗,通過國際協調合作,共同推進有關廠商復工復產工作,以維持上游供應鏈的穩定。

  (綜合新華社、中新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