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兼CEO孫丕恕 資料片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兼CEO孫丕恕 資料片

  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兼CEO孫丕恕已經連續多年提交有關政府數據開放的建議,這成了他的兩會議題“必選項”。如今,他認為政府數據開放已成普遍共識,所以今年全國兩會建議不再涉及這個議題了,而是轉向智算中心、數字金融、工業互聯網、健康醫療大數據等數字科技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容。

  政府數據開放

  今年不再帶上會

  兩會前夕,面對記者提問,孫丕恕說,“今年不提政府數據開放了。”他說,現在國家和政府層面,已經把數據提升到五大生產要素的高度了,這個認知已經最高級別的了,社會對政府數據開放已成普遍共識,所以今年全國兩會建議不再涉及這個議題了,而是轉向智算中心、數字金融、工業互聯網、健康醫療大數據等數字科技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容。

  4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對外發布,意見明確將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寫進政策文件。4月14日,浪潮集團在其官微上推送了這篇文章。

  從這篇文章的標題看,就可以感受到孫丕恕當時的心情。浪潮官微推出這篇文章的當晚,孫丕恕與20多位浪潮一線研發工程師面對面交流暢談。孫丕恕說,“技術是科技企業生存之本,也是發展動力。企業是否領先,從本質上取決于兩方面:一個是產品,具有領先技術的產品是我們的武器;另一個是市場。”

  現在,國家發起的這場“要素改革”意味著數據產業的市場大門將從政策層面徹底掃清障礙,這對于一個熱身多年的選手來說,渴望已久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注意到,從2010年,浪潮開始探索匯聚、盤活數據。在孫丕恕判斷中國互聯網下一個突破口在于從技術驅動向數據驅動轉變時,“政府數據是‘鉆石礦’”這句話成了他的口頭禪。

  2014年全國兩會,孫丕恕就“制定我國大數據發展戰略”提出建議,他的建議就是“要進一步推動政府開放共享數據”。之后連續5年,孫丕恕圍繞政府數據開放、運營、大數據雙創等提出相關建議。這些建議不光源于一位企業家的戰略思考,更多來源于浪潮這個ICT企業在轉型“云+數+AI”新型互聯網企業中的深度實踐。

  幫助政府企業個人

  解決“數字焦慮”

  從2018年開始,浪潮涉足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在孫丕恕推動下,浪潮健康通過承擔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試點工程,在山東首創全國健康醫療大數據“五個第一”,并推廣至天津、內蒙古、廈門、南寧等地。近日,工信部網站公示2020年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項目名單,浪潮“基于健康醫療大數據的醫養健康創新應用”入選,位列全國70項民生大數據類項目第一名。這是2月18日完成1億元A輪融資,成為疫情期間我國健康醫療大數據領域融資第一單后,浪潮健康醫療大數據獲得國家層面上的又一認可。

  自2017年起,孫丕恕連續三年聚焦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發展,提出兩會建議。這再一次說明,任何高質量的建議和議案,都來源于最深刻的社會實踐。

  當前,中國正處于被新一代信息技術重構的時代,新的技術和應用對傳統社會的商業規則產生巨大沖擊,新業態、新模式對傳統價值鏈、利益鏈進行一連串重構,這中間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作為先行者和探路者的浪潮會最先感知。

  在“2019年兩會財訪”線上訪談欄目中,記者向孫丕恕提問,“您多次參加全國兩會,帶來很多有意義的議案建議,您的最大期待是什么?”

  “核心期望是通過發展新型互聯網,幫助政府、企業與個人解決‘數字焦慮’,促進優政、惠民、興業,實現普惠發展。”孫丕恕說。

  要重視算力建設

  帶動更多智慧產業出現

  今年全國兩會,孫丕恕將提交6份書面建議,涉及智算中心、數字金融、工業互聯網、健康醫療大數據、質量強國等熱點話題,核心推動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在各領域的深度應用,讓數字科技更好地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日,浪潮集團在濟南總部舉行媒體見面會,孫丕恕與在場媒體記者進行了長達2個小時的交流分享。其間,“算力”一詞被孫丕恕提到30余次,并表示:“在兩會期間我也有一個建議,要更加重視算力這個基礎設施的建設。”

  孫丕恕舉了一個例子,進一步闡釋什么是算力。“就像人的腦子,算力強與否就是說腦子靈光不靈光,說你腦子靈光,也就是說你腦子反應快、靈活,算術做得快。”

  另一方面,誰來提供算力支撐?孫丕恕給出的答案是企業。比如說,百度的無人駕駛,它就建了一個很大的AI算力中心,里面做的就是無人駕駛的開發實驗,每家企業的無人駕駛車廠都需要算力模型,這則需要AI算力模型來支撐它。

  實際上,于浪潮而言,算力的主要支撐是服務器。據了解,浪潮目前的服務器做到了中國乃至世界領先,AI服務器更是做到了全球第一。“這個算力不僅是中國的,我們在美國、歐洲、日本、韓國市場都在推這些服務器。”

  從技術層面來說,算力,現在叫智算中心建設。他表示,數字經濟除了數以外,就是算,算屬于基礎設施,“現在說網絡是基礎設施,其實算也是基礎設施”。孫丕恕介紹,中國在全球的算力占比是22%,歐洲18%,“且國家數字經濟的水平能夠決定國家的命運”。

  孫丕恕特別說道,現在有利好的條件,得以讓中國的算力快速增加。其中,智慧計算,現在叫智算,國家發改委已經正式將智算中心列入了新基建名單。

  此外,近年來,中國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國家也在圍繞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方面進行布局。

  普遍的觀點認為,疫情對于企業來講,也是危中求機的過程。孫丕恕說:“從我們浪潮來看,還是機遇大于挑戰的。當然,還是說新基建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機會,這需要算力。”現在大家在發展智慧產業、人工智能產業,各個發達的地方都在建設智算中心,山東也在建設AI元腦。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疫情同樣是對產業鏈發展水平的一大考驗。

  孫丕恕說,我們要全力推動中國算谷建設,將中國算谷打造成為全球算力產業新高地、中國數字創新新航標、未來智慧產業新典范,形成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數字產業生態,力爭打造山東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持續推動山東省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社會發展。

  “那么,在這個過程中,浪潮就要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有了算力,就能夠給大家提供計算方便,推動更多智慧應用、智慧產業出現。”

  孫丕恕認為,對于山東來講,更多企業有了算力的基礎平臺,再加上數據,就會來山東創業。

  大眾報業·齊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