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0日,在世界人工智能融合發展大會“5G物聯網與人工智能”論壇上,中國信通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副總工程師羅松介紹了我國5G網絡和融合應用發展情況,截至到今年9月底,三大運營商在全國開通5G基站8.6萬個,預計到年底將開通13萬個。
今年是5G商用元年,我國5G不論是網絡應用,還是應用情況都有比較好的進展。“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據羅松介紹,5G作為新型基礎設施被提出來,要下沉到各個行業下游,為各個行業發展去賦能。
他指出,全球都在加速推進5G。截至到今年7月,21個國家地區的36家運營商開始提供5G業務,有39個國家地區的55個運營商給出5G的明確的應用,由此來看,5G的應用和發展在全球范圍加快。
與此同時,由于5G本身有著非常好的應用前景和經濟效益,將帶動設備、網絡、服務的增值更新,預計產業增值大概3.3萬億元。此外,5G作為賦能,推動各個行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帶動其他行業的增值,預計帶動其他產業增長在11.9萬億。據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預計5G在2020-2025年,將拉動中國數字經濟增長15.2萬億元。
論壇上,羅松還介紹了5G的應用。從應用角度出發對5G分類,一類是通用型,像VR/AR,網聯機、機器人,高清4K,是通用的,各個行業都能用到;另一類就是和具體行業結合的,比如旅游,通過5G虛擬的方式去參觀景點導航等等。此外,還有很多垂直型的應用。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于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