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無障礙設施怎樣做到無障“愛”?省殘聯:將組織督查組親身體驗

濼源大街盲道被占用的情況暫時有所緩減。
11月4日、5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連續報道了關于濟南市部分無障礙設施,因早期施工設計不規范、后期管理不到位、市民意識缺乏等原因,導致無障礙設施障礙重重的問題。
“無障礙廁所太難找,好不容易找到了還給鎖了”。在探訪中,很多殘障人士向記者表示自己害怕出門,原因多半是出行難、不方便。“沒有人在后面給我推輪椅,我連院門都出不去。”無障礙設施的缺失、占用成了老人、殘疾人的攔路虎。
據了解,截至2018年底山東省殘疾人人數共計約237萬人,其中不包含未申領殘疾證的,目前濟南市殘疾人人數也達到了40萬左右。然而真正需要無障礙設施的還不僅僅是他們,在老齡化嚴重的當下,老人、病人也成了無障礙設施的主要“消費”群體。
“真正的無障礙理念應該是,讓人能通過設施,自主地容納到社會生活里,這才是最好的無障礙,而不是有人推著、幫著。”山東省殘疾人聯合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所有容納社會人群,需要公共服務的地方,都需要無障礙設施。“濟南現在無障礙設施的發展,總體來說喜憂參半。‘喜’是市民的意識有所提高,大型設施無障礙基本都符合標準化;‘憂’的則是管理跟不上,有無障礙設施卻沒有無障礙管理,有好設施也用不上。”
該負責人表示,現在相較于以前來說,濟南有了很大的進步,但相較杭州、福州等省會城市略落后一些。“因此我們也在積極組織一些讓殘疾人體驗無障礙設施的活動,只有親身體驗了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另一方面就是依靠宣傳品、宣傳資料等來呼吁社會加強對無障礙設施的重視。”
“今年四月份我們曾組織殘疾人服務站專家,查看濟南地鐵1號線,發現這里的無障礙設施是比較好的。”該負責人說,之后在今年12月3日的國際助殘日前后,將組織40名殘疾人志愿者,無指定路線地體驗無障礙設施。下一步,還將建立全省督查隊伍,由殘疾人代表、無障礙專家、老年人代表、企業代表組成,現場觀看、使用。他表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了解殘疾人的需求。
“如果市民發現有關無障礙設施的問題、建議,殘障人士遇到的困難,可以撥打12385與我們聯系、反映,同時也能起到更好的督導作用。”該負責人說。
將心比心,對特殊人群多些關愛和體諒
對于市區無障礙公廁被垃圾堆滿、盲道被車輛占用、路緣石、坡道不合標準等問題,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和山東省殘疾人聯合會、濟南市殘疾人聯合會共同發出倡議。
山東省殘疾人聯合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在觀念上,人們缺少對特殊人群的關注和關心,有時候可能僅是舉手之勞,也不愿做。”同時,濟南市殘疾人聯合會相關工作人員也指出,目前市民普遍認為無障礙設施與自己無關,事實上除了殘疾人外,老人、病人、嬰兒也同樣需要,因此他呼吁市民面對無障礙設施亂象要將心比心、換位思考,盡量保證相關設施能被殘障人士順利使用。
“現在老舊小區改造里有提到無障礙設施,但是強調的是在優化的環境下建設無障礙設施,在基礎建設上沒有。”山東省殘疾人聯合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每個人都是文明社會的建設者,殘疾人有權利維護自己的權益,因此更要走出來,為自己發聲。”
“呼吁擴大無障礙設施的宣傳,扎根無障礙設施的基礎教育。”對于相關的亂象,該負責人建議應該從小培養孩子們的無障礙意識。“希望無障礙設施常識能進入中小學課本。”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見習記者 趙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