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云正師傅在自家工作臺前維修手表。
鐘表是個舶來品,走入中國尋常百姓家不過百十年的歷史,與之相伴的是鐘表維修行業的興起。在濟南,有這樣一個家族,他們從民國時期就開始從事鐘表修理,至今已傳承到第四代人。尤其是第三代傳人韓云正師傅,還保留著一手手工自制零件修鐘表的“硬功”,這樣的手藝在濟南已經很少了。日前,記者和濟南市檔案館工作人員趕到韓云正家中,專程對其進行口述歷史采集。
民國時期,開辦大明鐘表眼鏡店
“大約在上世紀30年代,我的爺爺韓子珍從老家章丘明水來濟南當學徒,跟日本人學修表。1936年,爺爺在經二緯四附近的望平街開辦大明鐘表眼鏡店,以維修鐘表為主,同時銷售鐘表和眼鏡?!?/p>
韓云正師傅介紹說,爺爺在濟南站穩腳跟后,又把三爺爺韓式珍,六爺爺韓式增、七爺爺韓式璞、八爺爺韓式瑛,還有爺爺的內兄、內弟等家族的人都帶入了鐘表維修業。他當時帶了幾個徒弟,大徒弟呂升統還健在,已97歲高齡。那時的大明鐘表眼鏡店,與赫赫有名的亨得利鐘表店就隔著半條街,它規模雖不大,但由于爺爺及徒弟們信譽高、手藝好,生意還挺不錯。
“新中國成立前,店里售賣和維修的表都是外國產的,像瑞士的、德國的。鐘也多是西洋鐘?!表n云正師傅說,由于手表的機器零件需要更加精密的加工,我國在1955年之前一直沒有這個機械加工能力,所以生產不了手表。1955年,中國人制作的第一塊手表在天津誕生,當時定名為“五一”牌手表。
從1955年起,濟南市的私營鐘表店開始組織起來走集體生產的道路,韓子珍創辦的大明鐘表眼鏡店即是其一,當時他本人曾擔任鐘表眼鏡行業副主任。它們先是組建了多個鐘表修配生產組,后來又組建了幾個鐘表修配生產合作社。1958年,合為濟南市第一鐘表修配生產合作社。1965年,更名為濟南鐘表修配一廠。1970年,改稱濟南表廠。同年,濟南鐘廠也完成組建工作。1980年,濟南鐘廠和濟南表廠合并為濟南鐘表廠。
40年前買塊手表要排半年的號
韓云正說,濟南表廠共有幾百人,廠址在經三緯八路。“在上世紀50年代,我們家族中有20多人從事鐘表維修?!表n云正師傅說,到他的父親韓欽師這一輩兒,從事鐘表修理行業的有10人左右。他的父親兄弟四個,父親行三,1935年生人。二伯父韓銀師當年搞得修表車床在濟南是一絕,大伯和四叔都去當了兵,父親和二伯則繼承鐘表修理手藝,公私合營后成為表廠工人。
當時的濟南表廠主要是維修,另外還生產過東方紅懷表,后來生產過春燕手表,但產量都不大。濟南表廠在市區共有8個門店,開始賣的大都是上海、天津和北京產的表。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一塊手表要賣100多塊錢。一般人買塊表要積攢半年多的工資。”韓云正說,1970年代,上海表全國統一機芯,成了時髦貨,那時候誰能買一塊上海表,是很值得自豪的一件事兒。當時年輕人結婚的三大件,就是手表、自行車和縫紉機。價格雖然很高,但產量小,手表當時供不應求。許多準備結婚的年輕人,為買一塊手表要排號排半年。
因為坤表的加工更精細一些,那時還沒有專門生產女式用表的加工能力。直到改革開放以后,國內才開始生產坤表。
手工自制、修復鐘表零件,會操作的沒幾人了
韓云正爺爺的修表技藝在濟南鐘表行業很有威望。但韓云正并沒有跟爺爺或父輩親人直接學手藝,而是拜別的修表師傅學的。1979年那一年,恰逢韓云正初中畢業,在父親引薦下,到位于大觀園的濟南表廠第五門市部當學徒。
“當時我的啟蒙老師是張桂青,大師傅是湯老師,二師傅是戴老師。”韓云正回憶說,一般的學徒要三年出徒弟,因為從小在家里耳濡目染,他的動手能力很強,只用一年半就熟練掌握了修表技藝。
韓云正說,當時門市部是分工的,修手表是細活,修鐘的是粗活,但修鐘并不簡單。那時候,鐘表的配件不全,有一些零件要自己做。其中,教他手藝的戴常慶老師,就特別擅長手工做零件、修復零件,行內這叫“硬功”。還有一位湯老師,“軟功”手藝特別好?!败浌Α本褪墙o手表重新盤絲。手表的游絲比頭發絲兒還要細,要戴上放大鏡盤游絲、補齒,那真是個細法活。
韓云正說,正是當年跟師傅學會了“硬功”,才讓他以后從事維修鐘表有了底氣?,F在,估計整個濟南市會手工銼制鐘表零件的幾乎沒幾人了。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鐘、表維修收入頗豐
韓云正介紹說,出徒后,他先是到仲宮供銷社教別人維修手表,后來回到濟南市區,在共青團路的一家鐘表維修店干維修?!拔倚掮姳淼募夹g在當時年輕維修師中算是很不錯的,每天比別人干的活多,掙的錢比我父親都多?!表n云正說,那時一般人月工資也就三四十塊錢,他一個月卻能掙七八十塊錢,最高的時候一個月能掙150塊。
1986年,爺爺承包了在桿石橋附近的濟南表廠第七門市部。韓云正就跟著爺爺干鐘表修理,也是計件掙工資,爺爺把他和店里的其他雇員同等對待。因為收入不少,他的手頭比較寬綽,朋友們在一起聚會吃飯,都是他買單。1989年,爺爺又轉到中山公園北門開了一家鐘表維修店,他也跟著過去了。直到1993年,爺爺因年過八旬而歇業。
1994年,韓云正開始自己創業單干。因為以前在濟南鐘表廠大觀園門市部當過學徒,了解那邊的行情,他以每天100元的費用承包了鐘表廠大觀園門市部維修部。除了自己親自維修鐘表,還以計件工資的方式雇了幾個人?!捌渲幸粋€南方的師傅很能干,有時一個月能掙2000塊。”韓云正說,生意起來后,在濟南其他的街區,他陸續又接收了幾個鐘表眼鏡店。
修表手藝傳到兒子這輩已經四代
韓云正說,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電子表、走私表進入濟南市場,再加上南方修表師傅也進入濟南,對濟南的鐘表修理行業沖擊很大。再后來,每個手表品牌,都有自己的售后維修站。到現在,濟南的街面上鐘表維修點已經不多了,但仍有幾家堅守著老手藝。韓云正師傅除了日常在泉城廣場地下銀座從事名表維修外,還和堂弟在英雄山文化市場開了一個古鐘小店,店名叫老情懷。遇到客戶拿上一輩人結婚用的古董鐘表來維修,他經常少要錢或不要錢,念的就是一份老情懷。
“作為一個維修鐘表的世家,到我這一代是第三代,到我的兒子是第四代了。”韓云正說,兒子韓亮1987年出生,大學本來學的法律,畢業后,問他愿意干修表這行嗎?他說愿意,這樣家族的手藝也就后繼有人了。“他要是再不干,下一代里就沒人干了!”韓云正對兒子能夠傳承修表手藝,很是欣慰。
(生活日報記者 雍堅 郭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