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著娃娃來參賽。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中 攝

一家三口齊上陣。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媛 攝

在跑馬賽道上,這位白發老者引人注目。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媛 攝
每一個參加泉馬的選手,背后都有自己與馬拉松的一段故事。他們有的年到古稀仍堅持參賽,跑馬經驗豐富;有的通過這項運動減肥成功,獲得健康體魄;有的全家齊上陣,只為共同的信念和堅持。這場泉城馬拉松,也為他們的人生故事增添了更多精彩。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于悅
劉雅菲 崔巖 尉偉 張泰來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所以我今年的馬拉松比賽都是舉著國旗跑下來的。”來自青島的跑友何恩敏告訴記者。讓人想不到的是,眼前健步如飛的他曾經是一個170斤的胖子。
“我做生意,平時應酬也多。”何恩敏說。大約兩年前,女兒的一句話讓他萌生了健身的念頭,“女兒嫌棄我是個胖子,我覺得自己不胖,可一照鏡子、再到醫院一查,高血壓、脂肪肝,全是肥胖引起的。”
2017年9月,何恩敏開始跑步健身。5公里、10公里、半馬、全馬……他迷上了跑步,“感覺上癮,不跑就難受”。不到8個月,他就減掉了40斤,從一個170斤的大胖子變成了健步如飛的馬拉松跑友。
在選手集結區,有一位選手格外引人注目,他的身上縫著無償獻血的宣傳語,手里還舉著一面旗幟。他是來自廈門的孫福如。孫福如說:“我以前很胖,獻不了血,后來通過跑步,我瘦下來了也可以獻血了。我覺得能來跑馬拉松的跑友都是健康的,所以我就來到這里宣傳,效果也特別好。”
“非常期待在家門口比賽,第一時間就報了名、積極備戰,聽說要抽簽還擔心了半天,你說在家門口看著別人跑啥滋味?沒想到中簽了!”能參加此次泉城(濟南)馬拉松,11月2日早上6點,70歲的資深跑者滑志強直言自己幸運。
滑志強已經堅持長跑近40年,“第一次跑全程馬拉松,是1984年在濟南完成的,之后參加了三十多次馬拉松,最好成績是3:07:55。”
滑志強說,長跑單調枯燥乏味,卻是鍛煉考驗人意志和毅力的運動,“起初我跑步時常被人嘲笑:看他跑那樣兒!漸漸地,跑的時間長了,不光沒人嘲笑了,反而讓身邊的人佩服了。我會一直跑下去!”
今年的泉馬中,隨處可見老年人的身影。72歲的跑友宋書齋是個老濟南,此次報名參加的是半程馬拉松。2日一早不到7點,宋書齋就早早來到了起點,自得其樂地做起了熱身運動。61歲的曹榕蔚已經完成全程馬拉松和超級馬拉松比賽近300場,是濟南跑馬圈參賽數量最多的人。35年來,除了上班的時間,曹榕蔚閑不下來,一定要找地方跑步。“業余時間全部都用來跑步。”
馬拉松考驗的是人的毅力,全家人一起跑無疑會讓這種堅持更有韌勁。11月2日,馬拉松的現場就有不少的家庭組合。董運平父子三人就是其中典型代表,這一次,董運平特意帶著一對9歲大的雙胞胎兒子前來參賽。
“這次是咱家門口舉辦的馬拉松賽事,我感覺非常興奮,剛出報名鏈接就報上了名。”董運平說,這一次他還特意給兩個孩子報上了名,把孩子們的馬拉松初跑獻給了濟南。
跑友中,李青和兒子汪子源6點就趕到了現場,在人群中伸胳膊拉腿,做著熱身運動。
類似的場景對于母子二人早已有了默契,15歲的子源“跑齡”已經多達8年,跟著媽媽,小伙子已經參加過大大小小的馬拉松賽事二三十場。限于年齡,兒子只能參加迷你馬拉松,李青則選擇半馬或者全馬,母子倆相互鼓勵、相互加油,享受著運動帶來的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