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用腳步丈量城市賽道;攝影,用鏡頭定格精彩瞬間。
10月31日,“恒豐銀行·2019泉城(濟南)馬拉松濟南跑友影像展”在濟南奧體中心開幕,助力迎接11月2日即將開跑的泉城馬拉松。本次影像展由濟南市體育局、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山東省新聞攝影學會主辦,以“奔跑吧追夢人”為主題,生動展示了128名濟南馬拉松愛好者的風采,記錄了永恒的馬拉松精神。
在40多組照片中,有濟南跑友們全力奔跑時的堅持,有沖過終點時的興奮,也有拿到獎牌時的喜悅。眾多濟南跑友在這里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驕傲、感動和回憶。

10月31日,泉城馬拉松跑友影像展上,很多跑團前來參觀。

李昱琳、劉書海在跑馬拉松中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更重要的是他倆有了強健的體魄。
這回終于做“地主”了
趙勛元是濟南跑吧馬拉松俱樂部和濟南市歷下區馬拉松運動協會負責人,從1983年開始堅持長跑及馬拉松運動,曾參加1989年、1990年兩屆濟南最早的馬拉松賽事,是濟南市最早參加馬拉松比賽人員之一。到現在,趙勛元已參加國內外馬拉松比賽近百場,全程馬拉松最好成績2小時52分。
參加1989年的賽事時,趙勛元還是清瘦少年,這一跑就是30多年。讓他失落的是,堅持了多年的濟南馬拉松后來停辦了。作為一個濟南的跑者不得不跑遍全國去別的地方參加比賽。
得知濟南招標比賽的信息后,趙勛元激動不已。“這回咱也可以做做‘地主’了?!壁w勛元表示,他將會盡最大的努力聯系各大跑團團體,組織跑友們報名參賽,“畢竟這是咱們自家的比賽,也可以和外地的跑友相約在濟南喝扎啤、吃烤串?!?/p>
七旬跑者堅持長跑40年
在濟南跑友團中,不乏六七十歲的“老跑友”?;緩娋褪且晃?1歲的資深跑者,已經堅持長跑近40年。起初,滑志強跑步時常被人嘲笑,漸漸地,堅持跑的時間長了,不光沒人嘲笑了,反而讓身邊的人佩服了。
一年冬天清晨,滑志強頂著鵝毛大雪堅持在冰凍的路面上跑步,一跑就是一個多小時。一輛出租車緩緩駛到他的身邊,司機師傅搖下車窗豎起了大拇指,大聲稱贊了一聲:“厲害??!”
濟南首次迎來國際馬拉松,滑志強第一時間就報上了名,準備參加這場期盼已久的賽事。在影像展現場,他特意穿上這次的藍色參賽服,站在自己的照片前拍照留念。
夫妻每年比賽花十幾萬
馬拉松不僅是跑者的賽場,也是家庭凝聚親情的地方。在照片墻上,李昱琳、劉書海這對跑馬夫妻檔格外引人注目。
這對年過花甲的夫妻從2009年就開始參加馬拉松賽事,十年來攜手跑過了68場全馬和數不清的半馬,不僅跑遍了全國各地,就連日本、韓國、加拿大、俄羅斯等七八個國家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其實,十幾年前李昱琳還是個連200米都跑不動的“胖子”。體檢時查出了“三高”,醫生建議她跑步。愛好體育鍛煉的老伴劉書海對她說:“來吧,我陪你一起跑。”在老伴的鼓勵和帶動下,她堅持跑了三個月,身體指標開始恢復正常。從此每天早上,小區跑道上或者附近大學的操場上,總能看到他們夫妻倆攜手跑步的身影。
“我們每年用在跑馬上的花費有十幾萬元,除了出行的費用,我們也邊跑馬邊旅行,欣賞沿途的風景。”夫妻倆告訴記者,跑馬這些年不僅讓兩人有了強健的體魄,還帶動了全家人一起加入跑步行列。
用雙腳感受一座城
程紀文在2013年因亞健康而開始跑步,最初快走幾步都氣喘吁吁,漸漸地能順利跑完5公里、10公里,再到完成半馬、全馬、50公里越野、100公里越野。為了挑戰鐵人三項,她克服了恐水癥,學會了游泳……跑步5年間參加了國內外若干場馬拉松賽事,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方奔跑的過程中,她用眼睛和腳掌感受著每一座城的溫度,飽覽各國美景。
作為一名體育記者,程紀文在自己身體重獲新生之后也開始關注起青少年運動。她希望號召更多家長培養孩子的運動習慣和興趣,讓大家在運動中挑戰和超越自我。
60歲要完賽160場
58歲的田光升跑馬拉松的時間并不長,“首馬”是2015年的天津武清馬拉松,全馬成績是5小時18分。說起來,田光升開始嘗試跑步還是2014年體檢時查出三高,由于體重原因,開始跑200米就不行了,但他每天堅持,經過一年循序漸進地跑步鍛煉,身體各項指標恢復正常,體重也從92公斤降到了68公斤。
如今,他跑過了韓國首爾、日本和歌山市、俄羅斯莫斯科馬拉松,共完賽112場全馬,6場半馬,也參加過超馬、50公里越野、山地馬拉松、夜間馬拉松等賽事。這次,他給自己定下了目標,到60歲生日時完賽160場全程馬拉松。
他的步履像“戰狼”
2013年開始接觸跑步,目前有著超過百場的馬拉松、越野賽經歷,有著馬拉松及戶外運動的扎實功底。趙偉的跑步履歷就像一匹狼一樣戰績輝煌。大五朝臺、關東巴圖魯、貢嘎一百、嶗山一百、柴古唐斯、江南一百……全國各大經典馬拉松及越野賽事中幾乎都能窺見他健碩的身影。“我希望以自己的訓練和比賽經歷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跑步這項運動中來?!边@是趙偉最大的愿望。
濟南跑友在馬拉松賽場上的熱情同樣感染了在場觀眾,“如果沒有這樣的展示,馬拉松可能只是單純的跑步;但用文字和照片把動人的過程和瞬間記錄下來,就為馬拉松賦予了更多文化和精神的意義?!爆F場觀展的市民楊先生很是敬佩。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許昱洲 王媛 片/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陳文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