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半小時由0.5元漲到1.5元,專家稱融資少、人工成本增加是主因

  省城共享單車不再廉價,兩年多漲了2倍。

  泡沫散去,共享單車廉價的標簽在深秋的寒風中被撕掉了。自摩拜單車入濟兩年半以來,小黃、哈啰、青桔以及美團單車陸續走上濟南街頭。原來最便宜的時候半小時僅0.5元,現在已經漲到了1.5元。為了留住用戶,單車企業推出花樣繁多的月卡服務。專家表示,融資變少、人工成本增加是單車漲價主因,要留住用戶還是要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價漲,服務也要漲!”

  文/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劉飛躍

  市民反映:

  單車價格又漲了 覺得再騎有些不值

  近日,家住省城洪樓花園小區的居民孫先生發現,現在共享單車越來越貴了,大有趕超公交車的趨勢。孫先生所在的小區距離花園路比較遠,走路要將近10分鐘,騎單車三四分鐘就夠了。

  “原來半小時才五毛錢,一天來回一趟僅需要一塊錢。現在騎一次就要1.5元,我坐公交車八折才1.6元,基本上要趕上坐公交車的價格了。有時候我就自己走著去公交車站了,感覺這一塊五花得并不值得。”孫先生說。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50.8%的用戶平均每次使用共享單車的時長在10-30分鐘;32.1%的用戶平均單次使用時長為30-60分鐘;10分鐘及以下的用戶占9.8%。而36.8%的用戶使用共享單車是出于通勤目的。

  2017年1月份,摩拜單車深夜空降濟南,拉開了濟南共享單車的歷史。兩年多的時間內,小黃車、哈啰單車、青桔單車以及美團單車陸續搶灘市場。雖然品種幾經更迭,但是其價格卻持續不斷上漲。

  記者梳理,單車企業的漲價也瞅準了“半小時”的時長。摩拜單車原來價格為半小時0.5元和1元,現在統一變為了1元,并與美團合并。小黃車原來為半小時5毛,現在成了1.5元,哈啰單車由原來的1元/半小時變為了1.5元。

  滴滴出行旗下的青桔單車今年9月份進入濟南,但是勢頭發展很猛。不過其價格目前跟其他單車一樣,基礎定價為1.5元/30分鐘,時長費1.5元/30分鐘。也就是騎一次要花1.5元。

  價格上漲后,有市民吐槽,原以為共享單車免去押金后會繼續降低運價,沒想到漲了這么多。“有時候騎車還要掐著時間,有時候走著或者直接坐公交車。”市民王女士說。

  實地探訪:

  平均兩分鐘便有人騎車 10人僅1人換乘公交

  共享單車作為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工具,以其綠色環保的姿態走進大眾視野。各大共享單車品牌在省城運行情況如何,10月17日,記者隨機選取了二環東路花園路交叉口和泉城路世茂廣場兩處地點進行實地探訪。

  二環東路花園路交叉口有兩處普通公交站牌和一處BRT站臺,而且臨近濟南東外環小商品市場,可以說人流量和交通量非常密集。記者從9點35分在此觀察,至10點05分結束,半小時大致能推算出市民使用單車的習慣。

  半小時內,共有10位市民選擇騎車或者停車,基本上兩三分鐘一輛。從該處共享單車停車區騎走單車的有6名,其中五名為年輕人,一名為中年人。四名市民來此停車,三名為年輕人,一名為中年人。值得一提的是,10人中僅有一名男子把車停放好后去了公交站牌等待公交車。

  隨后,10點半記者又來到了泉城路世貿廣場西北角,觀察時間至11點。在這半小時內,共有17名市民選擇來此騎車或者離開。其中來此騎車的僅有5名,剩余12名都是來此還車。

  與二環東路花園路不同,因為地處省城最繁華的商圈,泉城路騎行者以來此購物和旅游的居多。泉城路騎車或者還車的數量明顯高于前者,而且呈現組團特點,不少是好幾人一塊兒還車。

  應對招數:

  為鎖定潛在的用戶 單車增加月卡服務

  與共享單車單價上漲相對應的是,各單車企業居然推出了各種月卡和套餐。記者梳理發現,摩拜單車推出了30天不限次套餐卡,僅需9.9元。還有29元90天不限次卡、39元180元不限次卡以及5元錢30天內可以6次騎行。

  青桔單車推出了6種單車騎行卡,其中一款打折力度最大,15元可以騎30天,還有60元可以騎90天以及120元騎180天。此外,還有1.79元可以在3天內騎3次,3.6元在5天內騎6次。

  哈啰單車則推出了五種包月業務,連續包月為12.9元(到期自動續費可以隨時取消),30天內11元不限次,6.6元可以在30天內任意騎行8次,年卡為240元,30元可以騎行90天。

  從平均花費來看,這些五花八門的月卡非常便宜。比如摩拜9.9元騎30天,一天僅需0.33元,而現在騎一次至少一塊錢。但市民李先生說,包月業務看上去很好,其實對那些經常騎車的便宜,對那些偶爾騎一次的更貴。“濟南冬天和夏天其實不大適合騎車,而且濟南南高北低,很多時候你想騎也不愿意騎車了。”

  《2018中國共享單車發展現狀專題研究》提到,2018年共享單車行業去泡沫化特點明顯,行業發展進入下半場。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共享單車用戶規模僅為2800萬人,2017年猛增至2.05億人,增速達632.1%;2018年為2.35億人,增速降至14.6%;2019年為2.59億人,增速降至10.3%。自2018年以來,共享單車用戶規模趨于穩定。

  山東大學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主任張汝華認為,共享單車企業把單次價格漲上去,然后用月卡來吸引用戶,引導騎行者去辦理月卡,其實可能是為了鎖定潛在的用戶。“到底是單車企業實在受不了成本的上漲還是說經營策略,現在尚無法精確判斷。”

  雖然共享單車市場不再火爆,省城街頭依然有很多種單車。

  摩拜兩次調價哈啰調整最大

  2017年,小鳴單車收費方式為半小時0.5元,0.5元起步。小黃車每半小時0.5元,哈啰單車收費每半小時收1元,1元起步。如今存活下來的單車,從今年3月以來,多家共享單車平臺先后在上海、深圳、北京、廣州等多個城市集體漲價。

  從今年3月21日起,小藍單車在北京實行新計費規則,起步價從每30分鐘1元上漲為每15分鐘1元,超出時長后每15分鐘0.5元。摩拜單車隨后宣布,從4月8日起,北京用戶騎行15分鐘以內收費1元,騎行超出15分鐘,每15分鐘收費0.5元,價格與小藍單車“取齊”。

  7月26日,摩拜在上海宣布,起步價由1元上調至1.5元,時長費方面,騎行超出15分鐘,每15分鐘0.5元;如果使用騎行券,騎行套餐生效期間,每次騎行前2小時免費,超出部分按15分鐘0.5元收取。在成都起步價由以往的1元漲為1.5元,之后每半小時收費1元。也就是說,成都市民使用摩拜單車,第一個小時價格將由以前的2元漲為2.5元。

  10月9日,摩拜單車在北京再次調整計價方式。摩拜單車用車費用由起步價和時長費兩部分組成,新版計費規則起步價為騎行30分鐘以內收費1.5元,騎行超出30分鐘,每30分鐘收費1.5元。購買騎行套餐仍是前兩小時免費,超出部分按每30分鐘1.5元收費。

  除了美團旗下的摩拜單車,此前滴滴旗下的小藍單車和青桔單車,哈啰出行旗下的哈啰單車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價政策。摩拜和小藍單車的起步價是15分鐘1元,騎行1小時2.5元。哈啰單車則調整為每15分鐘1元,騎行1小時4元。目前來看,哈啰單車的調整最大,1小時的價格甚至都超過坐公交的票價。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劉飛躍

  有運行方表示,資本泡沫已破

  共享單車不會像過去那么便宜了

  2016年,以摩拜和OFO為代表的共享單車引發了出行行業的革命。不過,經歷了資本市場的退出以及民眾對其新鮮感的降低,2017年下半年,共享單車經歷了倒閉潮。如今存活下來的單車,今年3月以來,在上海、深圳、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集體漲價。

  一家共享單車運行方透露,共享單車的資本泡沫已破,再像前兩年那樣那么便宜是不可能了。而且,隨著地方政府對共享單車管理要求越來越嚴格,單車企業的人工費以及管理費用都在不斷上漲,漲價也是不得不為之的事情。

  哈啰出行聯合創始人韓美也曾公開表示:“單車騎行一次,折舊0.6元,運營成本0.3元,如果單次騎行收入能超過1元,原則上就有利潤。”

  漲價是趨勢,但是漲價后服務卻值得商榷。“辦了卡后,我找得到車子騎嗎?目前共享單車仍舊處于低潮,共享單車應成為公益性的交通工具,但是他們的盈利模式依然不清晰。一個行業自身不掙錢,又不能給其他行業帶來間接的利益,那么就會失去存在的價值。”山東大學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主任張汝華認為。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共享單車企業是重資產的模式,追求短期的經濟效益不可取,企業應該更加注重精細化運營。企業需要不斷優化服務,改善用戶體驗,提供一些人性化服務,如安全提醒、導航指引、天氣預報等,從產品層面上升到人文關懷層面,實現精細化運營。

  不過,張汝華同時提到,共享單車也是提高城市文明的契機,但目前共享單車的營商環境并不是很好,市民素質也經不起試探,共享單車只有發揮了規模效應、網絡效應以及低價效應,才能把企業效應、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統一起來,政府應該對共享單車進行更加良性的引導。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劉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