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剛剛實行改革開放,黨中央確定在石臼建深水專業碼頭,到1985年,名不見經傳的石臼大港屹立在海灘之上,接著又在其西面建起了規模巨大的雜貨碼頭,山東港口集團日照港由此發端。此后,在既無老港依托又無大中城市依靠的情況下,結合新舊動能轉換等歷史機遇,日照港出了加快建設誠信、智慧、高效、綠色“四型港口”,推動“港產城海”融合發展的新思路。

圖片:日照港提供
而貫穿于這一戰略的,則是日照港全力打造的“創新、開放”兩部引擎,進一步凸顯日照港“最核心的戰略資源、最重要的發展平臺、最靚麗的城市名片”三大定位。
8月6日,山東港口集團正式成立,這是貫徹落實“經略海洋”“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要求的戰略部署,是深入推動山東沿海港口高質量發展、建設海洋強省的重大舉措。一體化進程為日照港創新優質發展搭建了更廣闊平臺,市場越來越大,航線越來越密,發展越來越好……
創新支撐,日照港走出高效之路
不久前,日照港發布了2019年半年報,財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25.23億元,同比下降1.56%;歸母凈利潤為3.69億元,同比增長3.86%;基本每股收益0.12元,同比增長9.09%。
公司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12499萬噸,同比增長2.71%。其中,上半年累計完成外貿貨物吞吐量9942萬噸,同比下降0.60%;累計完成內貿貨物吞吐量2557萬噸,同比增長18.03%。
而這一項項扎實過硬數據的背后,則是日照港數十年如一日對創新發展的不懈追求。日照市委書記齊家濱在年初的常委會議上曾著重強調,要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日照港發展的第一動力,協同推進管理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融資創新、文化創新,大力推動港口由業務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鑒于此,山東港口集團日照港堅持創新發展,謀劃推出一系列改革新舉措,持續釋放港口發展潛力,加快建設誠信、智慧、高效、綠色“四型港口”。
以日照港重點推進的集裝箱業務為例,5月15日,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日照港集裝箱自動化堆場一期工程竣工全面投產,據日照港集裝箱發展有限公司設備保障部李金鍵介紹,該項目面積12萬平方米的,通過創新工作思路,自動化堆場項目建設前開展模擬運行仿真測試,整個制造工期大大縮短,不到1年時間,日照港就建成了國內第一個規模化、平行岸線布置的自動化堆場并順利投產。在效率提升50%以上的基礎上,每年節省成本1000多萬元。
無車承運人是推動物流行業轉型升級的“利器”。日照港通過發揮港口資源集聚和集成服務優勢,建立起與多方信息互通的應用平臺,通過電腦端和移動端實現“指尖輕觸”代替“路上奔波”。5000余輛內外集卡車通過GPS定位技術的運用,納入港口GIS系統,加強車輛信息的實時聯動,為客戶提供精準服務。
日照港追求創新的另一個典型案例則是7月31日驗收完畢的石臼港區東煤南移工程。作為港口能級提升的重要項目之一,該工程總投資約36億元,規劃面積24平方公里,與日照南站、現有港內鐵路實現了連通,進出港鐵路列車由“北進北出”逐步調整為“南進南出”,實現煤炭卸車、裝船能力每年2500萬噸;二期工程實施后,可實現煤炭運輸每年6000萬噸。
搬遷后的騰空區域將與燈塔風景區、“海龍灣”工程相貫通,進一步延長日照生態岸線,提高土地開發價值,優化港口與城市空間布局,同時,對實現港口規劃調整、促進全國煤炭業務發展及煤炭運輸布局具有重要意義。
日照港集團總經理劉國田表示:該工程實施過程中,對照“設施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一流、服務一流”要求,不斷推動港口的戰略創新、文化創新和管理創新,不斷提升港口與城市發展融合度,拓展發展新空間,確保全市發展戰略在港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在這一系列戰略創新、技術創新的支撐下,日照港生產調度的有效性得到大幅提升,據統計,1至9月,全港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3.03億噸,同比增長5.4%,僅3個季度就超過2013年全年吞吐量。
更為可貴的是,日照港在實現業務創新的同時,聚焦改革痛點、難點,緊緊圍繞做活做足做透“港產城海”融合發展大文章,進一步走深走實了改革之路。
開放合作,謀求高質量發展
如果說創新是日照港穩步向前的內功,那么,開放合作就是日照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外功。近年來,日照港曾多次強調,要聚力擴大高水平開放,既要眼睛向內拓腹地,又要眼睛向外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擴大“朋友圈”、拓展“根據地”。
2019年以來,日照港依次思路不斷穩步前行。1月27日,日照港集團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2月22日,日照港與山東東明石化、山東交通產業發展基金簽約;同一天,日照港與山西焦煤達成合作意向,打造全國最大的煉焦煤集散地……

如果將目光延伸到2017年,日照港已經先后與中石化、中遠海運物流、山西焦煤集團、華潤電力、中交集團、中鋁集團等多家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企業和大型央企實現合作。就在9月6日,日照港又分別與中鋼股份、中儲糧油脂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各方將加強在港口業務、物流倉儲等方面的合作。9月12日,日照—青島、嵐山—青島2條集裝箱外貿內支線正式運營,開啟了山東港口內部各港之間聯手合作的新征程。
這一系列的戰略舉措,讓日照港的“朋友圈”越來越大,也為日照港的發展帶來了活力。“通過與華為、東明石化、山西焦煤等500強企業的合作,將促進日照港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進一步提升日照港的市場影響力,豐富日照港品牌內涵。”日照港集團企業發展部副部長徐偉說。
實際上,日照港的對外開放除了對自身港口的建設方面效益顯著,同時也為日照港的腹地開拓帶來了新的機遇。
2018年2月份,日照港集團與中遠海運集團合資組建日照港中遠海運物流有限公司,為全市和腹地企業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2018年6月份,日照港又在全面對接臨沂方面率先走出去,以前所未有的優惠條件、優質服務吸引臨沂客戶到日照發展。
另外,日照港還積極拓展海公鐵聯運,擴建內陸“無水港”,構建物流新通道,分別沿新菏兗日、瓦日兩條鐵路在魯、豫、晉、陜布設了10個無水港,把日照港打造成魯南和中西部地區以及中西亞、中蒙俄等“一帶一路”沿線最便捷的出海口,成為“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重要平臺。
與此同時,日照港的“走出去”戰略也變得更為蓬勃。近期,日照港與中鋁物流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和中鋁幾內亞博法項目港口承包運營合同,項目一期產能1200萬噸/年,計劃2019年12月開港運營;與中電建合作承攬巴基斯坦卡西姆港的運營項目,煤船靠泊接卸順利。
金融賦能,帶動港口產業升級
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曾多次強調:“山東要開創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最大的潛力在海洋、最大的空間在海洋、最大的動能在海洋。”借助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的歷史機遇,山東省于2018年5月出臺了《山東海洋強省建設行動方案》,海洋強省建設從戰略規劃階段轉入全面實施階段。
這一戰略也為日照港的金融模式探索帶來了新的機遇。
早在2014年,日照港集團與魯證期貨就發起設立了“介于現貨與期貨之間”交易模式的金融改革試點企業——日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日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董事長張亮介紹,該中心依托港口大宗散貨運輸優勢,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開展金融服務,可有效提高港口貨物的金融屬性和流通效率,降低融資門檻和融資成本。“目前該中心已發展成為集大宗商品交易、結算、金融、物流、信用、資訊等于一體的港口綜合集成服務平臺”。

這也使日照港集團成為同時擁有港口和期貨公司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的企業,為中國首家。
目前,日照港集團正在借助大商中心這一平臺積極加快轉型升級,大力發展全程物流、航運服務、金融貿易等新業態,構建和完善供應鏈體系,為客戶提供全流程、全產業鏈的集成化服務。2019年以來交易額突破5562億元,交易、交收規模居山東省首位、全國前列,已成為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要平臺。
近日,日照港鋼坯調期交易迎來首個到期交收日,在唐山海翼宏潤物流有限公司庫區內,購銷雙方魯證經貿有限公司與天津錦億科技有限公司,順利完成首批4000噸鋼坯交收。這標志著鋼坯調期交易實現了線上交易與實物交收的順暢銜接,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應。
魯證經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薛相胥表示,日照大商中心的線上交易優化了交易環節,實現了價格信息透明,提升了交易效率。交收履行的是28天前合同訂立時的價格,有效規避了這期間市場價格上漲的風險。
據透露,日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鋼坯調期交易自8月1日上市以來,交投日漸活躍,截止到9月5日閉市,鋼坯訂貨量已達57.8萬噸(雙邊統計),參與客戶近百家。
此外,日照港計劃在2022年之前投資超360億元,建設一批礦石、原油等專業化泊位,以提升港口集成服務能力,促進大宗商品交易。到2021年,大商中心預計上線50個貨種,交易金額突破5000億元,全港貨物吞吐量達到4.5億噸以上,使日照港成為全球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集裝箱中轉基地。
在這一過程中,日照大商中心將在山東港口一體化發展、“港產城海”融合發展的進程中,進一步發揮第三方平臺創新、開放的資源集聚作用,引領帶動鋼鐵、化工、糧油等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支撐。
縱觀日照港發展30多年來的發展歷程,創新與開放作為關鍵詞一直貫穿始終,未來,日照港將繼續堅定不移唱響“創新、落實”工作主旋律,聚焦“吞吐量過4億、利潤超15億”的任務目標,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實現港口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界面山東 https://m.jiemian.com/article/3579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