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記者 劉文思
通訊員 張文君 沈遠清
工傷預防是避免和減少工傷事故及職業病發生、有效保障職工生命安全、促進企業穩定發展的關鍵一環。日前,淄博市在全市范圍內啟動工傷預防工作,重點聚焦建筑、煤炭、交通運輸等領域。記者從淄博市社保中心獲悉,隨著多年來的不斷推進,目前,淄博市工傷保險已實現法定從業人群全覆蓋。
近年來,淄博市社保中心在預防、補償、康復三大任務上積極部署,今年以來更是在工傷預防宣傳下功夫,正是這些做法,讓淄博在減少工傷事故、降低工傷傷害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工傷知識宣傳現場。
發展:
淄博工傷保險實現
法定從業人群全覆蓋
“十幾年前,工傷保險對于企業職工來說非常陌生,但現在大家對工傷保險的認知非常清楚,在招聘時應聘者都會問下我們公司在這方面提供的保障。”今天上午,淄博一家企業負責人李先生對記者說。
李先生的話反映了19年來淄博不斷推進工傷保險的覆蓋面、參保范圍不斷擴大的變化。
淄博市社保中心工作人員介紹,淄博市工傷保險制度改革已走過十九年的歷程。自2000年10月1日啟動工傷保險社會統籌,首先將區縣屬以上企業和股份制、聯營、外商投資等企業納入參保范圍;2004年《工傷保險條例》實施,參保范圍擴大到鄉鎮、私營企業;2007年,事業單位、民間非營利組織開始參保;2011年國務院新修訂《工傷保險條例》實施,參保范圍覆蓋到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和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2015年,又將機關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納入工傷保險保障范圍,目前,淄博市工傷保險已實現法定從業人群全覆蓋。
在不斷擴大工傷保險覆蓋的進程中,針對地方特點,淄博市相繼制定了服務業、建筑施工企業以及鐵路、公路、水運、水利、能源、機場等交通運輸行業農民工按工程建設項目參保等一系列針對特殊行業的參保政策,加大力度將在各類行業中流動就業的農民工納入保障范圍;為發揮工傷保險基金保障作用,減輕企業歷史負擔,淄博市先后4次分期分批將4.2萬名工傷保險統籌前的“老工傷人員”納入基金保障范圍,維護了社會穩定和工傷職工權益。截至目前,全市工傷保險參保單位達42860戶(其中建筑工程項目參保1006個),參保職工突破108萬人(其中農民工57.4萬人)。
預防:
為安全加上“雙保險”
工傷預防是工傷保險題中的重要一環,能更好保障職工生產安全和生命健康,增強廣大用人單位和職工知法守法意識,有效減少各類工傷和職業傷害。隨著《工傷保險條例》實施,根據人社部、省人社廳工傷預防工作要求,日前,淄博市在全市范圍內啟動工傷預防工作,同時將建筑、煤炭、交通運輸等列為今年重點領域,以點帶面,有針對性地全面推進工傷預防工作。
近年來,淄博市社保中心主要采取管理、教育和技術等手段,事先防范職業傷亡事故以及職業病的發生,減少事故及職業病的隱患,改善和創造有利于安全健康的勞動條件,保護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此前,淄博市主要通過工傷保險費率浮動機制,根據工傷事故發生率、工傷保險費收支等參數,三次進行工傷保險費率浮動,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原則,對用人單位工傷保險費率上浮下浮,發揮費率“杠桿”作用,來促進企業抓好安全生產、降低工傷事故。今年,淄博市更是面向參保單位、面向社會從業人員,廣泛發動宣傳,定向開展培訓,以增強預防意識,提高防范能力,努力為參保人員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從業環境。
補償:
提高服務效率
降低單位負擔
在逐年擴大覆蓋范圍的同時,淄博市社保中心持續建立健全工傷保險補償機制。多年來,淄博市不斷提高工傷保障待遇水平,連續15年提高工傷一至四級人員及工亡職工供養親屬定期待遇,目前,全市工傷人員傷殘津貼、生活護理費、供養親屬撫恤金人均分別達到3214元/月、2248元/月、1287元/月。積極推行工傷醫療聯網結算,提高服務效率,減輕單位負擔。
康復:
最大限度提供康復
隨著工傷保險制度建設的不斷發展,淄博市工傷保險基金支撐能力不斷增強,自2006年起,按照“治療與康復并重、先康復后鑒定”的原則,逐步建立健全人社部門、醫療機構、經辦機構、用人單位四方協同的工傷康復機制,向工傷職工積極普及“早期介入”的康復理念,為最大限度地降低職工傷殘提供了醫療康復保障,促進了工傷職工傷后回歸社會和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