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無法逆轉的悲劇,回不去的家 23個小時的連續搜救,未能挽回父子三人的生命

  7月14日,在濟南漿水泉水庫,救援人員乘皮劃艇進行搜救。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飛躍 攝

蛙人正在換衣服,準備下水搜救。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飛躍 攝蛙人正在換衣服,準備下水搜救。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飛躍 攝

  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誰先來。7月13日下午6時許,來濟南打工的河南人張先生帶著三子一女來漿水泉水庫游泳后發生意外,張先生、大兒子和小兒子溺亡,二兒子被熱心市民所救。14日下午5時,小兒子的遺體最后被打撈上岸,23小時的持續搜救并沒有挽回這個破碎的家庭。

  溺亡前曾發游泳視頻

  讓三個兒子“好好學”

  14日下午5時許,距離該父子四人落水已經過去了整整23個小時,濟南藍天救援隊隊員在漿水泉水庫水下七八米的地方發現了張先生的三兒子。大約五分鐘后,隊員把“老三”慢慢送至岸邊。至此,最后一個溺水者被打撈上岸。

  早在13日下午5點多,張先生還在朋友圈里發了游泳的視頻,視頻中的張先生佯裝發怒地對水里的三個孩子說“快點好好學”!13日晚10點58分,救援隊打撈出第一具遇難者遺體,為17歲的大哥。夜間又確定了一位遇難者的位置,但因為周邊石頭較多,打撈工作難度較大。

  14日上午9點10分左右,潛水員下水開始打撈工作,第一次潛水幾分鐘以后出水稍事休息,第二次潛水幾分鐘后就出來并舉手示意打撈成功,隨后水上救援隊和岸邊工作人員一起把遺體抬上岸。這具遺體穿著短褲,是這三個孩子的父親。

  孩子的父親來自河南,今年41歲,和38歲的妻子常年在濟南打工,而四個孩子平時并不在濟南,是放了暑假才過來的。兩人租住在中井莊村最里面一棟房子的二樓,出事后門窗緊閉。

  一位鄰居說,兩口子挺和氣的,不過他們上班挺忙。中井莊村不少居民都是外地來濟打工在此租房的,相互之間并不熟悉。

  房東韓先生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張先生夫妻倆已經在他家租住了兩年多,他們只有過年或者農忙才回河南老家,平時是17歲的老大在老家照顧兩個弟弟一個妹妹。去年暑假他們也把孩子接到濟南住了一個月,今年才接來沒幾天就出事了。

  熱心人四次潛水救人

  老二上岸后半天沒反應

  雖然事情已經過去了將近一天,雖然對老三的生存不抱有太大希望,但當老三被打撈出水的那一刻,很多圍觀的市民還是長嘆一口氣。多位目擊者向記者描述了當時的情景。

  目擊者張先生回憶:“當時他們幾個人在水里玩著,突然三個人就不見了。當時以為他們單純玩水,沒想到溺水了。”

  市民高先生是游泳愛好者,當時他就在事發現場。有目擊者稱,高先生當時一手拿著網兜,對落水者進行施救。在另外一個人的幫助下,成功地救起了一名落水者,這名落水者就是老二。

  “剛開始我以為是撈魚,仔細看才知道是有人落水了。被救上來后,那人都嚇傻了,根本沒啥反應。沒有下水的妹妹也嚇傻了,問了好幾次后才說水里還有人。”有目擊者說。

  知情人士透露,高先生借了一個潛水鏡后扎猛子入水去救其他的落水者,下去三四次后發現水下情況比較復雜后就上了岸。“岸邊是一米多深,再往里走一米就陡降至三米多深,而且水底下水溫很低,他連續找了三四次沒找到人就上來了。”

  經常來此打牌的蔡先生說,漿水泉水庫有三個地方可以游泳,每個地方有四五十個人,每天就像下餃子一樣,“我原來就是釣點魚,后來來這游泳的多了就沒法釣魚了。”

  27名隊員參與搜救

  水上不知轉了多少圈

  救援隊工作人員介紹,14日上午把張先生打撈上來后,他們就專心打撈老三,沒想到這一找就是八九個小時。相關工作人員說,事發后,政府第一時間協調公安、消防、應急以及藍天救援隊。上午11點左右,濟南紅十字會救援隊又加入到搜救隊伍中。

  隨著時間的推進,越來越多人加入到了救援隊伍中去。上午11點多,光蛙人就增至四名,四艘皮劃艇同時展開搜救工作。

  漿水泉水庫三面環山,氣候多變,陣陣山風夾雜著雨滴落在救援隊員和圍觀市民的臉上。從上午11點多一直到下午5點,為了尋找落水者,三四艘皮劃艇一直在千余平米的水面上緩慢移動。不知道轉了多少圈,換了多少名隊員。

  下午5點多把老三打撈上來之后,藍天救援隊收拾工具準備離開。隊長王志剛說,漿水泉水下情況比較復雜,最深的地方有20多米,他們能探測到的深度是14米到16米,孩子是在落水點附近八九米的位置發現的。但由于地形比較復雜,一直看不到落水男孩。

  “從昨晚8點一直到今天下午5點,大約用了21個小時。昨天和今天共有27名隊員參與搜救,中間就休息了三個小時。”王志剛說。

  水下情況太過復雜

  蛙人甚至看不到腳

  溺水事件發生后,不少居民聚集在岸邊議論這次慘劇。記者的航拍畫面顯示,漿水泉水庫波光粼粼,水體通綠,與兩側的青山融為一體。很多不熟悉水情的人認為,漿水泉水庫是淺水,實則不然。

  下水搜救的蛙人告訴記者,漿水泉岸邊很淺,往里走三米后是陡坡,估計他們就是因為這個坡而溺水。“水底能見度很低,我都看不到自己的腳。我們隊員在我一米處,給我繩子我都看不見。”蛙人說。

  經常來此游泳的居民說,正常水溫的話一般人能下淺七八米,但是這里水溫太低,下潛五六米已經是極限。

  藍天救援隊隊長王志剛建議,市民千萬不要來漿水泉水庫這種陌生水域游泳,這里的水情比較復雜,也不要貿然下水去救援。“因為人在溺水的時候,會本能地抓住你,不會放開,容易造成二次事故,我們建議扔木棍、衣服或者漂浮物。而且,五米以下水溫很低,蛙人也不能待很長時間。”

  對于那些游泳愛好者來說,溺水事件并不能阻止他們游泳的步伐。“市區內能免費游泳的地方就解放閣一個,現在也關閉了。王府池子和硯池也不能去了,看樣子漿水泉水庫也夠嗆了!”在搜救現場,游泳愛好者議論紛紛。

  游泳愛好者可以尋找新的游泳地,但對于張先生一家來說,距離漿水泉水庫不足兩公里的中井莊村卻成了他們永遠回不去的“家”。

  相關新聞

  每天16小時專人值守

  奪命硯池已無人野泳 

  濟南歷下區燕翅山下的硯池,對于喜好野泳的人來說最熟悉不過,而這里也是之前溺亡事故高發的“奪命池”。如今的硯池大變身,此處不再有游泳的人,而是成了一道景觀。

  “硯池禁止游泳,現在很難發現有市民來這里游泳了。”14日,記者探訪硯池途中,附近一位居民說,除了干凈清澈的池水,周圍的樹木也長勢喜人,如今的硯池儼然成了一道景觀。

  如今,硯池周圍的樹木上掛著多個“水面危險 謹慎溺水”的提示,除此之外,在河道石塊附近還擺放著相關媒體對硯池“吃人”的報道,另外,硯池周圍還安裝了大約1.5米高的藍色圍擋。“我們每天從早上6點到晚上10點都會在這里看守,勸阻市民不要太靠近硯池。”一位安保人員說硯池最深處達三四十米,還有很多暗石、礦道,水中昏暗,市民看不到底,極易溺水。“現在已經沒有來這邊游泳的了。”

  “硯池的確變化很大。”姚家街道辦事處城管科一位工作人員表示,之前他們經常根據名泉保護的相關條例對來這里游泳的市民進行勸阻和清理,現在沒有來這里野泳的了。而且今年街道辦在這里新修了圍欄,園林部門也加強了綠化和美化,現在的硯池真正成了一道景觀。

  (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