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請放開你溫暖的手,讓我磕磕碰碰向前走。”28日上午,夏津愛心企業為夏津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送去一千個暖心的蛋糕,并現場與家長孩子一起DIY蛋糕,陪伴“天使的孩子”度過一個特殊的六一兒童節。

1000個暖心的蛋糕送給特殊孩子1000個暖心的蛋糕送給特殊孩子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在活動現場,這些特殊的孩子們,身著漢服隨著音樂的韻律擺動起來,不少家長留下激動的眼淚,李麗就是其中一名。

  李麗告訴記者,孩子兩歲時被查出來聽力障礙,當時連簡單的媽媽都不會叫,在送往特殊教育學校的這四年,自己沒有任何工作,就是一直陪著她,欣慰的是現在孩子已經可以做些簡單的交流。

  “媽媽,你看這個像眼睛嗎?媽媽,我現在能吃一口嗎?”當孩子看到蛋糕胚、水果、奶油時興奮極了,迫不及待地動手制作蛋糕,現場溫情滿滿。

  “你要先用奶油裱花,然后再放自己喜歡的水果。”王宏耐心的指導著兒子做蛋糕,小家伙的鼻子手上都被粘上了奶油,她告訴記者,與正常的孩子相比,平時真的很少有這樣的機會陪伴他制作蛋糕。

  據記者了解,夏津特殊教育學校一共700余個孩子,除了分發1000個蛋糕以外,此次還挑選了年齡較小的70多個孩子與家長一起DIY蛋糕,他們當中有聽力障礙、腦癱以及智力障礙的孩子。

  他們是上帝派來的“折翼天使”

  聽力障礙、智力障礙、聾啞兒童、腦癱兒童……這樣的稱呼,夏津縣特殊學校的老師們并不習慣,更不喜歡。教務處主任王娜娜告訴記者,在老師們眼中,這些特殊的孩子與普通孩子并無差異,他們是上帝派來的“折翼天使”,每一個溫暖的瞬間,每一個淚目的表情,都讓老師們刻骨銘心。

  “我負責的主要課程是聽力方面的訓練。”王娜娜認為,這些特殊的孩子不是“不能說話”,而是“不會說話”,由于聽覺的缺失,許多聽障孩子的語言發育也受到影響,而老師們則需要耐心細致地為其做康復訓練,從聽到說,直到幫助他們正常發聲。

  為了讓特殊的孩子們能夠清楚地開口說話,王娜娜會用手擋住嘴巴,讓孩子減少對老師嘴形的依賴,幫助孩子更好地運用助聽儀器,“每天都制作不計其數的小紙片,貼在自己的嘴巴上,讓他們感受嘴里呼出的氣流。”

  在霍亞飛老師心中,世界上最困難的事,就是讓她放棄她的孩子們,“曾經有一個腦癱的孩子,醫生曾告訴患兒的媽媽,裝上人工耳蝸也很難學會說話,但是我們所有老師并未放棄,現在通過對他進行語言識別訓練,孩子開始嘗試發聲了。”

最樸素的心愿是孩子們越來越好最樸素的心愿是孩子們越來越好

  小元今年3周歲,因為聽力障礙,她從一歲開始,就成為了夏津特殊教育學校的“小學員”,就在昨天,一個不經意的瞬間,他對著母親王秋霞喊了一聲“媽媽”,這聲遲到的“媽媽”,讓王秋霞淚流滿面。

  “助人是一種無聲的諾言,只要輕輕一點火花,就能讓世界充滿溫暖;助人是一種無上的交換,只要小小一絲奉獻,就能讓生活更加溫馨。”亞太蛋糕負責人杜利是這次愛心企業的代表,她做公益事業已經十年之久,她說,之所以絞盡腦汁想給這群孩子們過一個不平凡的六一兒童節,就是想讓孩子們長大學會自力更生。

  “現在國家政策越來越好,我也希望他們越來越好。”袁敬華是夏津特殊教育學校的校長,也是全校700多個特殊孩子的“大家長”。

  “這些可愛的‘天線寶寶’,將成為我一生所愛。”袁敬華認為,這些特殊的孩子是被上帝遺忘的天使,雖然沒有健康的體魄,但在社會的溫暖下,提前度過了一個平常而特別的“六一兒童節”。

  (齊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