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5日,泉城濟南,中建八局二公司參與建設的華山安置二區項目在片區內實現率先交付,首批36棟住宅樓、5440戶原居民順利回遷。

  華山片區建設項目是實施濟南“攜河發展”、實現“北跨”戰略的重要舉措,是實現濟南市從“大明湖時代”向“黃河時代”歷史性跨越的橋頭堡。作為迄今為止山東省體量最大、難度最高的EPC棚改項目,華山安置片區是山東省、濟南市重點打造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中建八局二公司參與建設了華山安置二區總建筑面積約168萬平方米的建設任務,約占華山安置片區總面積的70%,包括51棟住宅、8棟配套公建、1所幼兒園,涉及14個行政村8266戶原居民。

  據悉,為圓華山百姓安居夢,重現趙孟頫《鵲華秋色圖》的美景,中建八局二公司以“品質安居”為使命,融綠色、生態、人文新理念,用高品質樹立起山東省乃至全國的安置房典范,為泉城拓展幸福空間。

  每個細節都用心,77歲回遷老人贊不絕口

  在華山山腳下生活了一輩子的77歲的老許,望著今天嶄新的樓房,激動地說道:“這幾年一直在外租房,想想很快就搬回來了,真是幸福。”舊村改造后,老許搬到了距離村最近的地方租住,為的就是能時常到華山片區溜達一圈,見證村莊的“涅槃”。

  走進安置房,小區內道路、綠化設施已全部就位;屋面面層分隔均勻,灌縫規整,天溝整齊,觀感極佳;戶內線條順直,明亮通風,格局合理有序,門窗、衛生潔具、太陽能熱水器等設備都一應俱全,百姓們可以“拎包入住”。據悉,為滿足回遷住戶需求,項目團隊設計了6種戶型,每種戶型僅地磚一項就排了5次以上的版型,經專家評審團認定后才最終確定。

  主體建設中,項目采用了鋁木模板、外墻防滲漏、輕質外墻施工等新技術,有效規避了雨水滲漏等安全隱患,確保高品質建造。過程中,則堅持品質為先的施工理念,從細部著手,嚴控施工質量,狠抓實測實量合格率,多次在第三方評估檢查中名列前茅。

  內部裝修階段,為消除陽臺、廚房、衛生間滲水和室內墻皮空鼓、地面裂縫等“通病”,項目團隊采取了諸多保障措施,確保裝修質量。窗口防水上,在周邊加設了兩道防水,寬度20-30厘米,在窗臺設置坡度,消除了積水現象;在易產生積水的廚房、衛生間、陽臺,從施工初期到鋪設瓷磚,共做了三次閉水實驗,保證地面不滲水;在解決墻體空鼓方面,通過在墻面掛鋼絲網保證密實度;地面鋪設也是一次成活,養護時間達到半個月,有效規避了地面裂紋。

  針對安置區百姓中老年人數量較多的現狀,項目部在戶內設置了人性化的彩色可視化對講設備,除呼叫功能外,還可通過求助按鈕,一鍵呼救求助,巧用智能化提升住戶安全感。

  優化設計,踐行魅力華山

  項目團隊志在打造安置工程新典范——“不僅要住得下,更要住得好,要打造魅力新華山”。

  “我們充分利用了中建八局工程研究院等資源,對建筑、結構、設備機電、園林綠化等專業組織設計優化,創新設計管理模式,完善優化設計合同、設計任務書、審核要點,對施工圖設計精細化管理,提高設計質量。”項目總承包部總工程師吳保青說。據悉,項目部組建了由三家權威設計院聯合組建的設計團隊,以“質量保障、綠色建造”為思路,對地塊內樓座、園林綠化、市政道路以及供水、熱力、電力、燃氣、通訊等進行專業設計。同時,制定了從項目部、設計團隊、專業公司優化到專家評審的設計管理流程,多方審核設計參數、設備選型等信息,確保設計質量。

  項目團隊踐行“生態、環保、宜居”的理念,將多項綠色建筑創新技術應用到工程建設中。景觀施工上,關鍵部位點綴華山當地特有的“濟南青”景觀原石,充分傳承了華山區域特色文化,既有“面子”更有“里子”;植物搭配高低錯落,落葉喬木搭配常綠喬木,既增加了景觀綠化效果又豐富鄉土情趣,除四季植被長青外,還搭配了鄉土果樹,春季開花,秋結碩果,增加居民的生活情趣與收獲感。

  “我們反復修改設計,確定戶型大樣及點位圖,如部分安置房戶型和陽臺較小,原方案中陽臺太陽能和洗衣機為分居兩側,我們將設計改為一側,優化了陽臺使用空間,且洗衣機水龍頭采用節能水龍頭,節能又環保。”吳保青介紹道。

  讓安置住戶更為受益的還有對車庫的設計優化。在規劃設計方案之初,考慮到8個地下車庫中每個車位占用面積,不同于以往的車庫后退停車設計,項目部采用了兩種柱網布置形式,優化車庫空間,切實增加空間利用率。

  同時,安置房周邊還配套了換熱站、人防地下室、中水處理站、幼兒園等多個公共設施,旨在打造人文宜居、配套完善的安置示范區。

  “別看這是安置回遷房,施工質量比一些商品房還好。”

  華山安置二區是濟南市首批EPC總承包項目,“因為這個項目不同于一般理論概念上的EPC,貫穿了整個工程的立項審核、規劃、勘察、設計、報建、設備采購、施工、市政道路、園林綠化、驗收、向小業主交鑰匙、辦理房產證的全過程,這樣不僅能提高建設效率還能保證工程質量。”項目總承包部總指揮鄧正亮介紹說。

  中建八局二公司創新項目管理模式,搭建了總部、項目總承包部、專業施工項目部三級管理體系,聯合作戰,傾力打造宜居新華山。項目總承包部以設計為龍頭、物資采購為抓手、施工生產為主線,從計劃部署、商務創效、團隊建設、客戶維保等方面著力,為專業施工項目部提供技術指導和資源支持。專業施工項目部則依托專業優勢,開展土建、安裝和裝飾作業。

  項目團隊將D地塊作為施工管理和施工流程樣板片區,在安全文明施工、建設進度、質量管控等方面集中優勢資源,發揮引領和示范作用,以樣板引路制統一管理標準,以消缺銷項減少質量通病,達到一次創優。同時,項目還成立了專業BIM工作站,發揮BIM技術優勢,通過建模分析,堵塞質量漏洞。

  通過EPC總承包管理模式,中建八局二公司實現了對工程建設的全過程統籌和全周期管控,為打造科學有效的項目管理體系提供指導和范例的同時,更保障了工程品質,書寫了華山的幸福新答卷。

  “別看這是安置回遷房,施工質量和房屋品質比一些商品房還好。”高品質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