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警惕!多年高血壓沒當回事 48歲駕校教練猝死
來不及跟這個世界告別,甚至未給家人留下只言片語,他的生命就永遠定格在了48歲的這個冬季。那天,他本該像往常一樣帶著學員練習駕駛,卻不料突發腦出血猝死。盡管醫護人員盡了最大努力去搶救,仍然沒有挽留住他的生命。
據了解,死者患高血壓已經有十多年時間,但他從來沒有吃藥來治療。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心內一科主任劉旭杰告訴記者,每4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患有高血壓,每4個死亡的人中就有1個死于高血壓。然而,很多患者并不重視高血壓,有些甚至在發生了心腦血管疾病之后才意外發現自己患有高血壓。
上班時突發腦出血,48歲駕校教練猝死
“要不是這么多年沒控制高血壓,患者應該不會突發如此兇險的腦出血。”市民范先生的離世,讓濟南市三院的許多醫護人員都頗感遺憾。上有老人要贍養,下有孩子未成家,48歲的范先生原本是一個家庭的頂梁柱。作為一名駕駛教練,發病那天,他像往常一樣早早來到駕校,指導學員進行駕考科目二倒車入庫的練習。不料,在學員練習的時候,他突然撲倒在地上,沒了反應。范先生駕校的同事和學員們撥打了120急救電話,將其送到了附近的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
“送到醫院時,患者已經是瀕死狀態,呼吸頻率非常低,每分鐘只有兩三次。”濟南市三院急診科主治醫師于蕾回憶說,當時,他就判斷患者可能是呼吸中樞受到了壓迫。結果沒過幾分鐘,患者的呼吸和心跳突然都停止了。醫護人員立馬對范先生采取了搶救措施,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通氣,同時進行心肺復蘇,大約20分鐘,范先生又恢復了心跳。在病情稍微穩定后,醫護人員為他進行了CT檢查,發現其腦干大面積出血,已經失去了手術機會。后來,家人趕到,在追問病史時,醫生了解到,范先生患有高血壓已經十多年了,但他從來沒有吃過藥。
成人患病率超25%,4人就有一個高血壓
所謂高血壓,是指以動脈血壓持續升高為特征的心血管綜合征。成年人的正常血壓值定義為收縮壓120mmHg、舒張壓80mmHg,當收縮壓大于或等于140mmHg或舒張壓大于或等于90mmHg時,就視為血壓升高或高血壓。“高血壓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它有可能引起心、腦、眼、腎等靶器官的損害。”劉旭杰告訴記者,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最主要危險因素,持續的血壓升高主要損害心、腦、腎、全身血管等靶器官,最終可發生腦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腎衰竭、主動脈夾層等并發癥。對高血壓的治療,目的就是讓高血壓患者的血壓達到目標水平,從而降低腦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和腎臟疾病等并發癥發生和死亡的危險。
有統計數據顯示,收縮壓每升高20mmHg或者舒張壓每升高10mmHg,心腦血管并發癥發生風險翻倍。每升高10mmHg收縮壓,亞洲人群腦卒中與致死性心肌梗死風險分別增加53%和31%。將血壓降到目標水平可以顯著降低心腦血管并發癥的風險,可使心血管發病率降低30%,腦卒中發病率降低40%。目前我國18歲以上成人的高血壓患病率為25.2%,全國發病人數超過3億,每4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患有高血壓;每4個死亡的人中,就有1個死于高血壓。
半數患者不知生病,好吃咸不運動都是誘因
據介紹,高血壓的知曉率不足50%,這也是高血壓防治的難點之一。劉旭杰告訴記者,由于很多高血壓患者初期癥狀表現不明顯,而血壓升高的初期是波動,這樣就給了人體適應的時間,當血壓長期、慢性升高,人的身體已經適應了這種高水平血壓的狀態,所以不易察覺。所以臨床中,人們往往在高血壓發展到一定程度或引起較嚴重的臨床癥狀時,才會到醫院就診,還有許多病人是在體檢或因其他病就診時被偶然發現。
劉旭杰指出,近年來,高血壓的發病率呈現年輕化趨勢,雖然病因目前沒有明確,但高血壓的發生除了遺傳因素以外,更多地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關。“像高鹽飲食、飲酒、吸煙、體力活動減少、超重和肥胖等,都是高血壓發生的高危因素。”劉旭杰指出,如果人身上具備這其中兩個以上的因素,就屬于高血壓的高危人群。劉旭杰提醒,成人尤其是高危人群應該定期測量血壓,為得到正確的血壓值,測量血壓前一小時內應避免進行劇烈運動、進食、喝含咖啡因的飲料、吸煙、服用影響血壓的藥物,應精神放松、排空膀胱,在測量前安靜休息一會兒。
多數患者需終身服藥,千萬別隨便換藥停藥
據劉旭杰介紹,高血壓的治療分為非藥物治療和藥物治療兩方面,部分低危的輕度高血壓患者可暫緩藥物干預,建議進行較長時間的觀察,但絕大部分患者都需要終身服藥。“藥物是控制血壓的最好方法,食療和保健品都不足以控制血壓。”劉旭杰說,在臨床中,有很多患者用藥比較隨意,用一段時間后發現血壓正常了,就以為不需要用藥了。而實際上,一旦停藥,血壓不穩定,會加劇對心腦腎等器官的損害,反而是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的高危因素。
在心內科接診的一些重病號里,就有相當一部分因為擅自停藥導致發病。“有些患者認為,長期服藥會讓機體產生藥物依賴,藥一旦吃上就不能停止了,實際上這是疾病本身需要長期用藥,而不是藥物上癮。”劉旭杰說,高血壓患者應定期測量血壓,以方便醫生根據其病情來調整藥物及其用量。多數患者可從一種藥物起始治療,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不主張經常更換藥物,不主張隨便減藥、停藥。即使是調整或者更換同類的降壓藥,不同品種、品牌之間可能也有差異,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生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