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山東省列為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的濟南市,為什么要把發展大數據產業作為突破口和抓手?

  這背后是一場城市競爭,高新產業成為競爭高地,大數據產業被賦予了多種期望值:這是新舊動能轉換、產業結構轉型、實體經濟升級,變道換向,彎道超車的戰略選擇。作為山東這樣一個經濟強省的大省會城市,大數據產業能否支撐一個城市的轉型?

浪潮集團舉辦大數據創客大講堂。(資料片)浪潮集團舉辦大數據創客大講堂。(資料片)
俄羅斯客人到浪潮大數據中心取經。 (資料片)俄羅斯客人到浪潮大數據中心取經。 (資料片)

  逼得大家通過上“云”來解放自己的思想

  熱播劇《人民的名義》中,那個讓群眾半蹲著的辦事窗口,讓達康書記恨透了孫連城。達康書記責令孫連城立即改正,可直到省委書記沙瑞金來暗訪,這個窗口還是老樣子。

  這個集“門難進,臉難看”大成的辦事窗口,實際上是政府亟待解決的痛點,用傳統方法推不動,也轉得慢,但現在,可以用云服務來解決這場行政審批的新舊動能轉換。

  “廣州、杭州為什么發展快?都和這個有關系,內在機制體制轉了。咱們這里辦個立項,辦個企業的話,費很大勁兒。”濟南市市長王忠林曾這樣表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注意到,今年4月浙江省頒布全國首個“最多跑一次”行政審批省級地方標準后,全國多個省市推出“最多跑一次”改革。在這場行政審批改革的比拼中,江蘇甚至推出“不見面”審批。

  以浙江舟山為例,這個市整合30多個部門的信息系統部署了舟山政務云平臺。隨著舟山市行政審批服務系統落地,這個市86.19%涉民涉企辦事事項實現了“最多跑一次”,比如辦理不動產登記業務只需提供一套材料,從先到3個窗口跑8次,變為一個窗口跑一次。

  王忠林說,支持政務上“云”,逼得大家通過上“云”來解放自己的思想。永遠各自為戰,永遠碎片化,永遠整合不了,永遠開放不了。他期望這種新型審批系統像炮彈一樣,擊穿部門之間的藩籬。

  在濟南市委書記王文濤率領濟南市黨政考察團在考察了杭州、鄭州、合肥三地后的第42天,市長王忠林率隊來到浪潮總部大廈,和本土企業浪潮簽訂了這個“不能再拖了”的關于數創公社和智慧城市的戰略合作協議。

  濟南市《數創公社2020發展行動計劃》中提到,濟南要發展大數據產業,首先利用大數據應用,解決濟南城市治理的幾大痛點——治霾、治堵、治污、治病,推動智慧城市建設。

  來自政府部門的“剛需”,讓他們下定決心去推動政務云;與此同步配套政府數據開放,云計算和大數據應用快速切入政府“紅利”,大數據產業就會落地。

  在智慧城市方面,政府本身就有購買力,發展綱要里指出,可以以政府采購方式,推動大數據創新應用冒出來,促進產業鏈形成。

  二線城市開啟搶人模式

  大數據產業的核心是技術和人才。就像集體行動一樣,從6月份至今,全國多個二線城市出臺新政,吸引大學生到當地就業落戶。這場爭奪到底有多激烈,從武漢、西安等地競相推出的“史上最低省會城市落戶門檻”,就聞得出硝煙味了。

  6月23日,武漢喊出支持百萬大學生留武漢創業就業。6月24日,成都放大招——本科即可在成都落戶;6月29日,長沙提出五年吸引100萬人才;西安則出臺23條人才新政,提出五年投入38億引才育才100萬。

  在山東,濟南在出臺人才新政30條后,戶籍改革向公眾征求意見,擬取消購房落戶政策限制;與此同時,青島也開始了積分落戶。

  山東眾陽軟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眾陽)董事長吳軍密切關注著濟南戶籍改革提速的一舉一動。今年春節過后,濟南市副市長蘇樹偉來眾陽調研,吳軍就呼吁濟南放開限購政策,“限購后不能落戶,人才來不了。”吳軍說。

  眾陽從事了20多年醫療信息化建設,“像眾陽這樣的企業,從醫療數據采集、清洗、建模、應用……哪方面的人都缺。”吳軍說,眾陽碰到的問題是,你給多少錢,人家都不來,尤其是高端人才。

  眾陽曾去山東大學招物理、數學專業的大學本科生,“月薪1萬元也招不來,華為給8000就跟著去了深圳。”吳軍說。

  浪潮集團現在四處接政務云大單,業務快速擴張,對于計算機、軟件、電子信息、自動化等專業人才需求量大增。今年浪潮一共招了800名應屆畢業生,其中112名是山大本校學生,其次來源于哈工大、吉林大學等東北五校以及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大等。

  浪潮集團數據服務事業部總經理徐宏偉坦言,東北經濟低迷,留不住人,現在浪潮最容易招到的是東北地區的畢業生;另外,來自西北高校的大學畢業生也是浪潮基礎研發人才的重要來源。

  徐宏偉說,山大畢業生現在在浪潮不到10%。華為到山大一招聘,把人都招走了。浪潮壓力也很大,如果你不干,你的人都會被搶沒了,浪潮只能到西部搶人了,但西安也在想招兒,怎么把當地大學畢業生留下來。

  西安高校數量在全國排名僅次于京滬。像西安交大、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工大等名校電子信息類的畢業生基本上都被北上廣深的公司招走了。

  浪潮有關人士透露,西安為了招攬浪潮,表示只要浪潮承諾在西安建立一兩千人規模的研發中心,政府馬上給配套園區,并且是政府建好給企業用。

  現在,華為、中國移動、軟通動力、神州數碼等在西安都建有研發中心。“西安現在雖然發展不快,但它用這種模式,能夠有效地把每年畢業的七十萬大學生留下一部分。”徐宏偉對齊魯晚報記者說。

  人才凈流入城市杭州:靠產業留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觀察到,加入搶人大戰的這些二線城市像成都、武漢、重慶、西安、長沙,在“新一線城市指數”排行榜中排名比較靠前。來自獵聘網的數據顯示,2016全年,人才凈流入占比TOP20城市中,杭州以8.9%當地占比遙遙領先,其次是長沙(4.28%)、武漢(4.23%)。

  獵聘網相關負責人分析,這三個城市的共同特點是:省會城市,環境宜居,霧霾少,產業比較優勢突出。比如,杭州和武漢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很發達,而長沙娛樂傳媒產業獨樹一幟。這說明,吸引人才核心還是產業,沒有產業也留不住人才。

  冠程獵頭負責人方垚表示,2016年,杭州人才流入除了占大頭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外,還帶動了另外幾批人才的涌入: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先進制造業的發展,以及新三板上市公司的大量涌入。這些產業變化,都給杭州導入了大量人才。

  杭州目前聚集了大量互聯網公司。除了互聯網圈子里的第一梯隊阿里、螞蟻金服,第二梯隊的網易,很多創業公司都是從BAT中跳出來的,在薪資和期權上都不會吝嗇。所以,杭州一躍成為最具吸引力的就業城市。

  京滬兩地是傳統的人才輸入城市,但這幾年來由于落戶非常困難,這就給了二線城市一個招攬大學生,爭搶人口素質紅利的機會。齊魯晚報記者在貴州數博會采訪時了解到,貴州為了發展大數據產業,直接給引進的人才補貼10萬,而貴陽市區最好的商品房目前均價也才6000多元,這相當于說,只要你來,我給你付首付。

  招商大戰中的“南北差距”

  今年,濟南市被省政府列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在濟南市的十大千億產業振興計劃中,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被列為首位。

  濟南市市長王忠林說,大數據是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新產業這“四新”的支撐,要想先行,大數據產業必須先行。

  他曾以浪潮天元大數據分析為例說,通過這些數據,完全可以分析出當前山東在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瓶頸是什么,痛點是什么,問題是什么,然后才能有針對性地決策。這才是科學決策,這才是現代的腦子。

  在和浪潮簽約雙創中心的城市中,呈現出今年4月李總理在山東考察時談到的一個現象——“現在中國經濟出現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走勢分化的情況從東西差距變成了以黃河為界的南北差距。”表現在新舊動能轉換上,也是南方轉得快,北方轉得慢。像廣州、成都等南方城市行政效能更高,營商環境更好,對大數據產業重視程度更高。比如無錫去年12月和浪潮簽約,今年5月份創客中心就能入住了。

  “你不干不行,不干,別人就把資源搶走了,你就更落后了。”濟南市委書記王文濤在赴杭州、合肥、鄭州三地考察后,在談到“搶抓機遇”時這樣說。

  抓住大數據產業這個牛鼻子,就是典型的搶抓機遇。目前,濟南和青島這兩座山東核心城市都在爭取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彼此必不可免會產生資源競爭關系。而互聯網行業資源配置突破地域限制的特點,使得虹吸現象越發明顯。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蔡宇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