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南山柳埠街道辦拆除了位于錦陽川河道旁的17家違建農家樂,拆除之后留下了大量建筑垃圾,到現在,垃圾清理的怎么樣了呢?近日,記者到現場進行了探訪。
6月5日,臨近中午,天氣陰沉,相較于上個月19日的拆除現場,柳埠突泉村前的錦陽川里的水多了不少,和拆除時的“熱鬧”相比,這片區域也冷清了不少,山腳下原本一排排的農家樂現如今已經是比較平整的路面。
記者注意到,現場拆除后剩下的建筑廢料垃圾已經被清理,一些地面也已經被翻修整理。此外,現場主要殘留了一些被堆積在一起的木料和鐵皮,河道上則有一些原本供游人乘坐戲水的小船漂浮在河面上。
記者從柳埠街道辦了解到,在5月31日,柳埠街道組織全體機關干部以及安保人員共計200余人來到錦陽川河道,動用大型機械設備5臺,對于前期拆除的17家農家樂產生的建筑垃圾進行最后的清理工作。
“這些農家樂大多依山傍水而建,壩高水深,很多大型運輸設備無法直接駛入,只能依靠挖掘機另辟新路或借助小型農用三輪車來轉運渣土。”柳埠街道辦黨工委委員王道玉介紹說,同時,這些農家樂在前期建設過程中,為避免洪水沖垮,大多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加固,基礎牢固,這無疑給清障行動再添負擔。
“我們從31日下午開始進行清運,到第二天凌晨三點多,我們稍微休整了一下,到清晨六點多我們又繼續工作,經過一天一夜的時間,我們就把河道邊主要的廢料垃圾清理完成了。”王道玉說。
6月5日下午,記者再次經過柳埠突泉村前的錦陽川時,看到有三四個人正在清運河道上的小船。“對于一些還有價值的東西,比如游船、木料和一些鐵皮廢料,我們就留給農家樂的業主們自己清理,盡可能減少一些他們的損失。”王道玉說,“接下來我們就根據南山管委會的統一規劃,進行進一步的行動。”
(山東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