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往年萊蕪蒜農此時會因為大面積的種蒜而收獲蒜臺額外增收的日子,而今年萊蕪的蒜薹卻讓蒜農的心情每況愈下,蒜薹的價格也遭遇了滑鐵盧。每斤從0.9元一路直下到了每斤0.2元,甚至收購蒜薹的經銷商都較往年少了許多,蒜農雇傭工人打蒜薹的工資超過了賣蒜薹所得,而不打蒜苔又會影響大蒜的生長,今年的蒜薹確確實實成為了蒜農心里的“雞肋”。

  去年“沾了倒春寒的光” 今年“吃了豐收的虧”

  2016年的極寒天氣,讓萊蕪大蒜主產區的大王莊、羊里、楊莊等鎮的蒜農一度痛苦不堪,大面積的蒜被凍傷甚至絕產,但去年的蒜薹收購價格達到了每斤兩元左右,大蒜的價格隨市水漲船高,受災的蒜農收入反而沒有減少,每斤大蒜價格更是一度達到了九元,讓大蒜種植戶狠賺了一把。

  而今年與往年不同,或者說今年的蒜薹價格已經不能用種植業中的“大小年”來講。今年初春時萊蕪氣溫較往年略低,但是隨著立夏節氣到來,萊蕪的近段時間的氣溫持續保持在20℃以上,加上降水較少,為蒜苔的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十幾天的時間讓蒜薹節節生長,這讓大蒜種植戶有些措手不及。今年萊蕪的蒜薹高產,且長勢旺盛,很多種植戶單憑自家的勞力無法滿足蒜薹收獲的需求,還需要雇派人手來幫忙收獲。往年,雇傭工人收獲蒜薹賣完蒜臺之后種植戶會有結余,而今年蒜薹的價格讓種植戶苦不堪言?,F在勞動力的成本較以往有所增加,一般一名工人打蒜薹一天需要一百元左右,量最多也就五、六百斤,按照去年價格種植戶能結余三、四百元,而今年蒜薹的價格跌至每斤0.2元,種植戶直接賠本。

  市場蒜薹也難賣 市民“得了便宜還賣乖”

  在萊蕪市區街道上,一些流動商販從前段時間賣萵苣到現在捎帶著賣些蒜薹,然而沒有見到像賣萵苣那樣整車拉著蒜苔進行銷售的商販?!百v賣萵苣,另外處理部分蒜苔,每斤6毛。”這是記者在鳳城西大街萊城區政府對過聽到的商販叫賣聲,為何餐桌上的美味會被“處理”?商販告訴記者,今年山東各地的蒜薹都得到了高產,價格也是一天一個價,現在在地頭上收蒜薹才兩毛錢一斤。“我這是上周收的蒜薹,幸虧當時只要了幾百斤,不然這小本生意也會賠本,6毛錢一斤還是我當時收的價格,現在本錢處理生意都不好?!鄙特溈梢赃x擇性的收購所賣蔬菜,可市民一日三餐離不開時令蔬菜,蒜薹的價格這么低,市民買起來卻是苦水連連。

  8日早晨,大眾網記者從萊蕪官寺商場南邊的集貿市場看到,銷售蒜薹的攤販比往日減少了許多,很多攤販都是成把的售賣帶著苗子且沒有打蒜薹的大蒜,偶爾看到幾位市民提著打捆的蒜薹匆忙離開?!百u蒜薹根本不掙錢,不夠廢功夫的?!倍s早集買菜的市民也有著自己的想法,“就算天天吃,頓頓吃,也吃不了,多少,去年五塊錢也就買兩頓菜的,今年提著都累?!?/p>

  蒜薹價格跳水有因 呼吁“別讓農民寒了心”

  談及蒜薹的價格,很多種植戶都忍不住搖頭,按理說豐收了蒜農應該高興,可目前蒜苔的價格卻是滑梯般的快速下降,像河南新鄉等地的蒜農甚至做出了“蒜薹白送,還管午飯”的無奈之舉,這一現象在萊蕪也是十分接近,忙活一天賣的蒜薹不夠工人的工資,但為了大蒜的生長賠本都要把蒜薹打出來。

  為何蒜苔價格會如此低迷?大眾網記者查閱萊蕪市物價局網站了解到,蒜薹的價格在萊蕪的大中型超市也不過每斤一元左右,而集貿市場和流動攤點基本上不會超過五毛錢,產量大是其中不得不說的原因。萊蕪地區的大蒜種植戶大部分為農民自有經營,沒有統一的銷售渠道,僅靠經銷商田間地頭采購或者是零售為主;農業技術推廣讓蒜薹的產量劇增,而消費群體相對固定,消費量常年處于平衡,突然的增產勢必會造成價格的不穩定;農民種植的從眾心理,去年蒜薹和大蒜的價格普遍居高,很多農民跟風種植,面積增加過快,高產量下造成蒜薹滯銷;銷售網絡不健全,市場信息反應滯后。

  對于目前蒜苔的價格低谷現象,萊蕪市農技站站長高燕建議,要依靠多方面共同協作,單一的農戶還是有難度的,要形成生產者聯盟、合作社,采用契約式生產的方式。高燕告訴記者,可以形成規模比較大的聯合體和行業協會,利用信息化手段,及時傳輸到農戶終端,在生產決策就考慮到未來可能遇到的問題,實現農產品價格信息和資源共享。面對現狀,希望大蒜種植區周邊的企業、商超及社會愛心人士能夠參與到蒜薹的消費中,盡其所能減少蒜農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