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4月19日至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威海、濟南考察。他來到威海港、孫家疃醫院、威高集團、濟南歷城區鮑山街道曲家村、濟鋼集團、濟南經十一路棚戶區、山東大學等地,向企業、患者、農民、教授學者、科研人員、棚戶區居民等了解情況,聽取企業匯報,查看土壤墑情,了解居民生活……總理都囑托了什么?總理在老百姓心目中是什么樣的?4月21日起,大眾網記者對總理所到之處進行回訪,還原總理來山東的生動細節,即日起,推出系列報道《回訪:克強總理在山東》。

  孫玉河向大眾網記者講述李克強總理拔起麥苗觀察根系的情形。

  孫玉河等人流轉了300畝地,成立了農機合作社。

  大眾網記者在采訪孫玉河。

  回訪:克強總理在山東(1)
  59歲老農擔心種麥難賺錢 李克強送他仨“錦囊”

  大眾網記者 王宗陽 王長坤

  與李克強總理握了手,濟南歷城區鮑山街道曲家村59歲的農民孫玉河成了“名人”。“我也沒想到,我說了種麥子的難處,總理還給俺們支了三招。”

  4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來到山東濟南考察。在濟南市歷城區鮑山街道曲家村,李克強翻開泥土察看墑情。在得知村民孫玉河依托300畝流轉土地成立農機合作社,帶領鄉親們致富時,總理很贊許,當場給這位理事長支了三招。

  嚴防谷賤傷農,總理當場承諾“托市”

  59歲的孫玉河與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如果說他與普通農民有啥區別,那就是他“特能種”——他與另外五位鄉親合伙成立了合作社,一共種了300畝麥子。4月20日上午,孫玉河從村里得到消息,有首長要來村里和大伙見面。曲家村的村民都很納悶,到底是誰要來看他們?

  當天下午4點40分左右,孫玉河看到有車隊開進了村子。還沒等孫玉河反應過來,總理已經下了車,快步向村民們走來。孫玉河激動地說:“總理好,您辛苦了!”隨后,總理與孫玉河握了手,說:“你們比我更辛苦”。

  “見到總理,第一感覺是他特別親切。”總理笑著與他握手這一幕,被孫玉河久久地定格在腦海中

  在與村民們打過招呼后,李克強直奔地頭,蹲在田間,翻開泥土察看墑情,還拔起一株麥苗觀察根系。隨后,李克強問孫玉河,你們的麥苗長勢很好,產量怎么樣?“畝產在1100斤到1200斤左右。”孫玉河回答說。李克強又問,收成還不錯,麥子的價格如何?“麥子一塊一毛錢一斤,賣給糧管所,不怎么賺錢,要是種玉米更不賺錢。”孫玉河回答說。

  在向農民詳細詢問了農資和賣糧價格之后,李克強對鄉親們說,你們放心,國家對小麥和水稻有托市收購價,會嚴防谷賤傷農。

  發展合作社,總理給支了“三招”

  總理又仔細詢問孫玉河,你們幾個人承包合作社,怎么經營?孫玉河回答說:“我們六個人承包,每個人投了50萬元,總共承包了300畝土地,一年下來,種小麥和水稻各一季。”

  這時,孫玉河再次向總理提到了鄉親們的擔心。他說,現在汽油、肥料等都在漲錢,但糧食不漲錢,很多農民種地的積極性不高。他們現在發展合作社,雖然流轉了300畝土地,但平均每人每年也就賺個五六萬塊錢,這還不包括機器損耗的費用。

  孫玉河對總理說,下一步,他們還想繼續把合作社擴大規模,這樣大伙才有奔頭。李克強對孫玉河的想法表示贊許,還當場給他支了三招:一是堅持走合作社路子,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二是拓展農機服務,做好亦農亦工;三是改良品種,發展訂單農業,以精細化促農業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