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3月29日訊(記者 李化成)省政府日前印發《山東省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規劃》提出,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必須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突出抓好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建設。“十三五”期間,全省農業基本形成科學技術先進、物質裝備優良、組織方式高效、經營主體集約、農產品市場繁榮的可持續發展新格局,到2020年,半數以上的縣(市、區)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
《規劃》提出,創新是農業現代化的第一動力,要通過“創新”激發農業發展活力。推進農業供給創新和科技創新,著力優化調整農業結構。推動種植業由注重產量向穩定提升產能轉變,穩定冬小麥面積,擴大專用小麥面積,全省糧食產能達到1000億斤以上;適當調減籽粒玉米種植面積,擴大飼草飼料種植面積;鞏固蔬菜產業優勢,到2020年,全省蔬菜播種面積穩定在3200萬畝左右;水果面積達到1200萬畝。在漁業方面,到2020年,力爭全省水產品總產量達到1000萬噸,全省人均水產品占有量達到100公斤,海參、海帶全產業鏈年產值均過千億元。
“協調”是農業現代化的內在要求,《規劃》提出,完善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在優勢產區建設一批國家級、區域級產地批發市場和田頭市場,推動公益性農產品市場建設,到2020年,全省果蔬、肉類、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分別達到20%、35%、60%,冷鏈流通腐損率分別降到15%、8%、5%以下。發展農業新型業態,大力發展農業“新六產”,打造一批省級休閑農業示范園、齊魯最美田園。到2020年,每個涉農縣(市、區)重點培育省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10-20家,全省農村土地經營規模化率達到50%以上。
堅持綠色引領,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全面落實耕地質量提升規劃,深入實施土壤改良修復、農藥殘留治理、地膜污染防治、秸稈綜合利用、畜禽糞便治理、重金屬污染修復等六項工程。到2020年,全省農藥化肥使用量減少10%,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達到90%以上,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30%以上。全省“三品一標”產地認定面積占主要優勢農產品產地面積比率達到60%以上,全省認證并有效使用標志農業“三品一標”數量達到14300個,農產品質量安全縣達到132個,菜果茶、糧棉油等省級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1000個,畜禽標準化示范基地25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