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7年,關于O2O的消息不少。從濟南多家餐飲品牌撤離美團,到美團員工與餓了么員工街頭互毆,都反映出至少其競爭的慘烈。去年年末,一張互聯網公司“死亡名單”開始傳播,其中不少都是幾年前還看似前途無量的O2O公司。曾經被稱為將改變人們生活的O2O,到底咋了?

要么燒錢
要么離開
所謂O2O,就是“OnlinetoOffline”(從線上到線下)的縮寫。指的是用戶在互聯網上獲取信息、下達訂單、繳納費用,再到線下享受服務的商業模式。人們熟悉的滴滴打車、團購外賣、在線訂票等,都屬于O2O的范疇。
幾年前,O2O曾被認為是電商之后互聯網又一杰作。那時的互聯網創業者,開口閉口必提O2O,關于某一O2O公司獲得多少億融資的新聞,也經常傳出。可就是幾年時間,人們發現曾經紅極一時的O2O公司,好像不那么火了。
去年,一份互聯網調查的“死亡報告”共梳理了當年在零售、餐飲、旅游、汽車、教育、金融、醫療、房產、社區、美業、婚慶等12個領域的名單,共有166家互聯網公司倒閉。
被業界認為是一塊不會被互聯網興衰所影響的餐飲業,雖然有非常高頻的需求,而且已經生長出了像美團、大眾點評、餓了么這樣的行業獨角獸。但在2016年的“死亡名單”上,互聯網+餐飲行業里,有27家知名的互聯網公司倒閉。
這些“互聯網+餐飲”O2O項目離場的直接原因,無非就是資金鏈斷裂。長期以來,燒錢吸引用戶已經成了它們的基本游戲規則。那些有錢的土豪公司大量燒錢獲取用戶,其他創業公司要么有足夠資金加入混戰,要么卷鋪蓋離開。
多個洗車O2O
均已倒閉
去年旅游行業也不好過,有23家行業知名平臺倒閉。旅游必須由參與者身體力行,這也決定了絕大部分“互聯網+旅游”項目一定要采取O2O模式。這些旅游O2O項目失敗的原因,無非還是不敵巨頭們的夾擊。目前,去哪兒、攜程等幾家巨頭已經占據了多數份額,留給小企業的空間已經非常少。
當然,要論倒閉潮哪個行業來得猛,上門洗車自然是名列前茅。幾年前,多家上門洗車項目紛紛登陸濟南,“0元洗車”頻頻出現。那時候,經常能看到洗車員騎著三輪車,游走于各個小區之間。一段時間里,不少傳統洗車店甚至擔心自己的生意會被搶。
但沒過多久,就傳出了幾家洗車項目破產的消息,其對于洗車的優惠力度也大不如前,洗一次車的價格甚至超過了傳統洗車店。而隨著上門洗車項目的不斷退出,剩下的幾家企業也紛紛開始轉型。
對于山東本地的O2O項目來說,情況更是艱難。由于互聯網打破一切地域、行政區劃壁壘的功能,所謂“高筑墻廣積糧”的深耕本土策略,很難敵得過資本大鱷的金元攻勢。更何況,山東的互聯網企業發展程度有限。
根據IT桔子數據調查顯示,在2016年新成立的互聯網公司中,山東的份額僅為1%,還不如陜西的2%。去年,山東自助加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創立的社區自助洗車機項目已倒閉,此前,濟南一款尋找公共停車位的APP最近也已經停止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