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終于有自己的公共自行車啦!首批布設53個停車點,計劃投放1000輛自行車,歷山路、大明湖路、趵突泉北路等地的停車點正在建設中,樣妹特意趕到現場親眼確認,坑都挖好了,就差固定停車樁了,絕對千真萬確!經歷了8年的漫長等待(早在2008年,就有投資商試圖在濟南投建公共自行車項目),忍受了全城360°無死角堵車、“史詩級”跨年霾后,濟南小伙伴終于等來了這份新年大禮,為環保出行盡一份力。目前,施工方正在加班加點,爭取本月27日之前完工并投入使用。濟南的小伙伴們,公共自行車很快就能上路了,你愿意騎嗎?

在濟南市歷山路與濼源大街路口南側的人行道上,一處公共自行車停放點正在施工
文丨蕭美人 明月
歷山路明湖路開建停車樁,工人稱“春節前全部搞定”
1月11日下午,歷山路與文化西路路口,歷下大潤發北側的人行道上,一排藍色的施工圍擋圍起了十幾米長的道路。由此向北不到1公里,在歷山路與濼源大街路口南側的人行道上,也有一處同樣規模的施工點。有過往市民好奇地張望:啥情況?又要修路修管道了?這回,大伙兒還真猜錯了。這不是修路,這是工人們正在挖自行車停車樁基坑,濟南的公共自行車終于要“上崗”啦!

歷山路與文化西路路口北側的公共自行車停放點,用來安裝停車樁的基坑已經挖好
“這兩天是挖坑,接下來還要澆筑混凝土、安裝停車樁、通電測試,等自行車全部到位,就可以使用了。”12日上午,樣妹來到歷下大潤發北側的施工點觀察施工進度,工程進度很快,5個80厘米見方、半米深度的基坑一字排開。現場3名施工人員告訴樣妹,這些基坑是用來安裝停車樁和車棚支柱的,該停車點計劃設置20個自行車停車位,屬于中等規模,在人流量更大的區域,一般會建設停放40輛自行車的停車點。“我前幾天還在大明湖附近的停車點挖基坑,那邊已經挖好了,昨天剛轉到歷山路這邊。”一名張姓施工人員說,他和工友們在別的城市也做過建設自行車停放點的工程,干起來輕車熟路,進度很快,只是考慮交通、安全等綜合因素,很多活兒只能晚上加班干。“昨天晚上剛剛加了班的嘛”,張師傅笑著說,施工方跟工人們下任務了,大家努力趕一趕,到今年春節前,保證至少500輛公共自行車“上崗”應該沒啥問題。
首批投建的公共自行車停車點均集中在歷下區,樣妹發現,早在去年年初的歷下區兩會上,區領導就透露歷下區正在研究論證公共自行車運作方案,歷下區停車辦專職副主任高殿濤也在隨后接受采訪時說明了公共自行車的數量、分布區域等,數量和規模與眼下在建的大體相當。另據了解,作為全市試點,歷下區公共自行車項目于去年8月開始招標,最終中標的是杭州金通公共自行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也在昨日表示,將全力保障這批公共自行車系統的施工質量和進度,共在黑虎泉西路、大明湖路、千佛山風景區沿線等地設53個點、1000輛公共自行車,最快本月27日投入使用。
不是濟南“首家”,市中區公務自行車早已上路
雖說是濟南市首批正式布設的公共自行車,但實際上,許多小伙伴可能已經在濟南市區內見過公共自行車的身影,尤其是經常在市中區活動的小伙伴。早在2015年4月30日,濟南市市中區便設置了公務自行車,首批投放360輛自行車;2016年11月15日,市中區公務自行車站點在原有50個的基礎上新增11個,數量也增加到500輛。不過,這些自行車主要是供駐市中區政府單位及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使用者憑相關證件申請辦卡后,就可在工作時段早6:30至19:30內免費使用,超出運營時段者則需要支付1至5元每小時不等的費用。

濟南市市中區的公務自行車的租還流程及注意事項
1月12日下午,樣妹來到市中區濟南大廈附近的一處公務自行車停放點,七八兩綠色自行車停放在車位上,另有四五處停車位上的自行車已經被借走。正在借車的李先生告訴樣妹,他所在事業單位的同事基本上都申請了自行車卡,每次在單位附近開會、辦事,大家會選擇騎自行車出行,既環保又能避免堵車耽誤時間。每輛自行車上都有鎖和鑰匙,使用者在停車樁旁邊刷卡即可取車,還可以刷卡查詢余額。樣妹也親身體驗了一回借車服務,自行車十分輕便,高度也可以自由調節,騎上去感覺心情都好起來了。樣妹又來到位于經四路齊魯銀行停車場內的公務自行車停放處,門衛告訴樣妹,前幾天霧霾嚴重的時候,這里的自行車供不應求,為了減少污染和堵車帶來的時間成本,大家還是很愿意騎車上下班的。不過,也有不少附近市民向樣妹抱怨說:“這車都是給政府機關的人用的,啥時候咱老百姓也能騎上公共自行車就好了。”

濟南大廈公務自行車租賃點
比市中區推出公務自行車稍晚,2015年7月,濟南章丘的公共自行車系統正式投入使用。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總借車次數達到2646150次,總借車時間391089小時,行駛里程5866336公里,章丘公共自行車也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小綠”。眼下,“小綠”越來越受到章丘小伙伴的歡迎,據章丘公共自行車管理中心消息,當地公共自行車二期項目已通過上級審批,即將上馬,預計再添置2500輛自行車。
為啥這么興奮?濟南公共自行車8年“難產”都是淚
樣妹查詢發現,截至2015年上半年,全國已有200多個縣市開展了公共自行車項目,其中不乏杭州這樣的“全球最棒公共自行車系統之城”。相比之下,早在8年前就開始摩拳擦掌的濟南,在項目落地方面似乎總是頻頻“難產”,滿滿的都是淚。這也是為啥濟南市民對本次公共自行車項目開建這么興奮的原因。
2008年5月,龍騎天際國際傳媒公司開始在濟南實行公共自行車租賃,但由于缺少支持、布點困難等原因,僅在機場等地設了3個點后便撤資了事。
2009年11月,商人郎列衡購置1000輛自行車免費提供給全運會各場館。全運會結束后,該項目以無處停車為由被叫停。
2012年,《濟南市城市交通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劃(2012-2014)》中提到啟動公共自行車項目,確定政府主導模式,計劃2013年試運行,然而并無下文。
………………
僅從山東省內來看,濰坊、濱州、濟寧、青島、日照、棗莊、煙臺、菏澤等城市的公共自行車系統也已經推廣多時。那么,濟南公共自行車落地為啥這么難?樣妹聽到過各種說法,包括不同部門之間協調難、路網建設不健全、自行車停放難等等。曾有長期關注公共自行車建設的業內人士表示,最根本的解決辦法就是政府牽頭協調,破除部門利益。杭州金通公共自行車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區域經理何國華認為,以濟南的城市規模來看,設置3000個左右的停車點,每個點平均放置25輛車,大概有70000輛自行車就能滿足居民出行需求。相比汽車,25輛自行車停車位僅占用3個汽車停車位的面積,只要下決心,是可以挪出位置的。
新春將至,霧霾肆虐,濟南的公共自行車權當做送給市民的新年大禮。在全國和省內多市的公共自行車均已投入運營的背景下,濟南的公共自行車或許“遲到”太久,但只要能恰當解決城市各部門協調和利益沖突問題,借鑒成功城市經驗,濟南在綠色出行方面后來居上也并非沒有可能。公共自行車已經準備好了,濟南小伙伴,你愿意騎車出行嗎?
(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并轉載包括二維碼在內的所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