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4月24日訊(記者 陳曉麗) 位于天橋區的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銷售“保健飲料”和“保健餅干”為名,吸引了1000余人掉入傳銷網絡,涉案金額高達2000余萬。

  據悉,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09年11月成立,自2010年開始生產“保健飲料”及“保健餅干”對外銷售。2012年3月,公司成立了營銷中心,制定了營銷方案,即實行分級代理,分為省級、地市級、縣區級、社區服務店四級代理。以銷售“保健飲料”和“保健餅干”等保健品為幌子,在參與者繳納高額入門費成為會員后,如果繼續發展他人成為會員就能得到高額返利,并按照一定順序組成層級,直接以發展人員數量及繳納代理費數額作為返利依據,大肆進行非法傳銷活動。

  據介紹,自2012年4月至7月底,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發展會員1000人以上,并且層級在三級以上,涉案金額經審計達2000余萬元。

  2014年6月,經過天橋區人民法院審判,該公司被判定為犯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判處罰金100萬元;同時,依據犯罪情節,相關涉案人員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及罰款。  

  “與其他傳銷案不同的是,在這個案件中,存在合法的公司和商品。這個公司采取的傳銷方式就是高價銷售它們的飲料產品,例如原來是60元/箱,推銷給會員則是600元/箱。”天橋區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副庭長張曉玲解釋道,“會員購買產品也只是為了能夠加入公司,然后通過發展其他會員賺取報酬。”  

  張曉玲同時提醒道,“與常見傳銷不同的另一個特點是,這種傳銷方式并不限制人身自由,因此也更具有迷惑性。”在傳銷中,參與人員為了獲得更多的報酬,往往會發展自己的親朋好友,一傳十,十傳百,形成一種連鎖模式和金字塔結構。公司的組織者和經營者就處于這個金字塔塔尖,然后層層向下發展。“最終,下線人員的錢都集中到了公司的組織者和經營者手中,下游的人是拿不到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