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報記者 代玲玲
“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把需要攻堅克難的硬骨頭找出來,把需要闖的難關、需要蹚的險灘標出來”……這是中央對今年全面深化改革提出的明確要求。
承接去年,我省全面深化改革今年按下“快進鍵”。在17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各地將關注焦點瞄向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財稅金融改革、農村改革是提及最多的領域。
行政體制改革:“清單之外無審批”
關鍵之年,推動改革向前,要往深水區再進一步。
春節剛過,萊蕪市機構編制工作會議,將開年的“當頭炮”再次指向行政權力,提出全面梳理部門職責,厘清職責邊界,明確公共服務事項,建立責任追究機制。
“過去家底不清,權力邊界模糊。有了這份權力清單,簡政放權工作將發力更加‘精準’,推進更加規范。”萊蕪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編辦主任劉安慶說。去年,萊蕪市級行政權力清單審核確認,涉及43個部門的行政權力事項3471項。
不獨萊蕪,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多地政府亮出權力“瘦身”成果。與此同時,新一輪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也拉開了帷幕。
濟南提出,今年將聚焦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取消、精簡、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青島也表示,將進一步削減下放市級行政審批事項,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強監管能力建設,提高事中事后監管水平。
此外,不少地市針對政府簡政放權、轉變職能進行系統設計。萊蕪將完善“四清單一平臺”建設,嚴格落實行政審批目錄清單,堅持“清單之外無審批”,制定公布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探索建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讓各類市場主體平等參與競爭。
財稅金融:PPP模式獲各地青睞
財稅金融改革也是各地政府工作報告都提及的領域,改革預算管理、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發展普惠金融等是其中亮點。
“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完善稅收制度、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是財稅體制改革的三大任務。2014年,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率先鋪開,今年的工作重點是如何貫徹執行好。濱州提出,今年要精心搞好市級及部門預算編制,嚴格按預算安排支出,實行預算公開制度,接受社會監督。
各地還提到,要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濰坊表示,今年將大力推行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市場化支持方式;東營提出,推進PPP模式應用和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拓寬城市公共設施融資渠道。
有的市還明確了鼓勵社會資本進入的領域,如菏澤鼓勵引導社會力量興辦教育、醫療、養老等公益事業。日照則按照“非禁即入”、“非禁即準”原則,支持民間資本進入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和保障性住房、金融服務等領域。
“讓民間資本在投融資體制改革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題中之義。”濟南信富民間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部家騏表示。
農村改革:產權制度改革是關鍵
“三農”問題向來是各地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17市政府工作報告中,“農村集體產權”、“水利改革”、“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土地流轉”等是農村改革的關鍵詞。
聊城今年把推動農村綜合改革放在重要位置,提出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積極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金融試點,擴大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范圍,全面建成農村產權綜合交易平臺。
泰安提出,今年要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探索開展農戶土地經營權抵押、擔保貸款試點。抓好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和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
臨沂表示,今年要搞好確權登記掃尾驗收和配套改革,探索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抵押、擔保等辦法,建立市縣農業企業融資擔保中心,推動適度規模經營。
此外,醫療、環境、企業、價格等方面的改革,也是各地工作重點,將在推動轉型升級、激發市場活力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