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董家莊村,村民劉存林家的小院內,羊圈和圍墻間的這片空地下,很可能埋著張靈甫的遺骨。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江 1月30日,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董家莊村,村民劉存林家的小院內,羊圈和圍墻間的這片空地下,很可能埋著張靈甫的遺骨。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江
山東省蒙陰縣孟良崮景區(qū)“張靈甫指揮所”,張道宇認為,這個“指揮所”是假的。 山東省蒙陰縣孟良崮景區(qū)“張靈甫指揮所”,張道宇認為,這個“指揮所”是假的。

  昨天,張道宇從上海趕到了山東臨沂。

  這位68歲的老人,想為自己的父親遷墳。他的父親,是抗日戰(zhàn)爭中著名的國軍將領張靈甫。

  今年,是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選在這個日子,把父親的遺骨遷回老家,具有紀念意義。

  8年前,張道宇知道父親被葬在臨沂市沂南縣董家莊村,遺骨的上方,是一家村民的羊圈。

  羊圈的主人——村民劉存林,向他索要20萬元的遺骨鑒定費。

  張道宇不能接受,談判陷入僵局。

  原本以為遷墳是家事,也就沒聯系當地官方。昨天,張道宇向沂南縣委統戰(zhàn)部、對臺辦提出了訴求。

  兩點:希望鑒定劉存林院內所埋遺骨;如果遺骨為父親張靈甫,希望遷回陜西省西安市長安縣老家。

  昨天,沂南縣對臺辦主任及縣委統戰(zhàn)部表示愿意配合。

  沂南縣對臺辦主任王明德表示,盡快與村民劉存林就鑒定產生的屋院損毀成本來做溝通,“達成一致后,會第一時間通知張道宇先生,開始遺骨鑒定。”

  71歲的劉存林把兩手揣進袖子里,左轉轉,右轉轉,一言不發(fā)。

  “你家羊圈下到底埋的啥人?”旁人問。

  “我知不道(不知道)。”劉存林抿了抿嘴,欲言又止。

  連日來,持續(xù)的來訪和打探讓他有些吃不消。

  1月下旬,張靈甫遺骨被埋羊圈、農民索要20萬鑒定費的消息在網上炸開了鍋。一些人驚訝,張的尸骨入殮得如此寒酸;也有人感嘆,羊圈主人挾尸要價。

  羊圈就在劉存林家院子里,他成了風暴眼。

  僵持

  劉存林家位于臨沂市沂南縣馬牧池鄉(xiāng)董家莊村。連日來,到劉家的人絡繹不絕。

  茅草頂的棚子里養(yǎng)著8只羊,隔開了院墻與劉存林的房子,傳說中張靈甫的遺骨,就埋在羊圈與院墻間的縫隙下面。

  多年以來,常有對張靈甫感興趣的人到劉存林家,交一百元就能拍照片。劉存林不承認,說他從沒讓人拍過。

  1日一大早,幾個陌生人來到劉存林家,說是市里的,遞給老兩口一張毛主席畫像,讓他貼墻上,劉存林沒答應,“還嫌不夠亂?”然后躲進地里不見人。

  他說煩,名聲就這么毀了,自己連來談判的人是誰都不知道,“20萬”就那么一說。

  他說從沒見過張道宇。老伴李水蘭不確定,幾年前有個高個子來給張靈甫上墳,磕頭、燒香、燒紙錢,從頭到尾沒說自己是誰。

  聽說張道宇不接受20萬的價格,李水蘭有點緊張,“那他能接受多少?”

  劉存林算計著,遷墳就得刨院子,說不定還要拆房子,整個院子是當初花6萬塊錢買下的,補償怎么都要給,“當初花了6千元,在現在相當于多少?”

  “6千還是6萬?”旁人問。

  劉存林不言語了。

  每次來人問到“20萬”,劉存林都說,那么多人來院子里商量刨土,從下午糾纏到晚上,要20萬就是想把他們嚇走。被問得多了,劉存林不再解釋,“要不給60萬,我搬走,整個房子院子都歸他。”

  村民們說,劉存林的院子是1980年前后,花三四百塊錢買下的,家里兩畝地,老兩口一年的收入只有兩千多。“現在后人找來了,換誰愿意錯過?”

  張道宇明白,但不接受,他本計劃趕在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把父親的遺骨遷回陜西老家,現在還沒確定是不是(父親的墳),就要20萬,換誰也接受不了。

  “還沒確定是張靈甫?”

  “得鑒定。”

  張道宇不愿再去劉存林家。

  “我怕他再漲價。”張道宇說,幾年前自己曾去董家莊村找劉存林商量,因為拒絕村民讓他出資建紀念塔的要求,談判不了了之;去年底,張道宇再次去村里商量給父親遷墳,又被索要20萬鑒定費。

  將軍的墓牌

  張靈甫畢業(yè)于黃埔四期,八年抗戰(zhàn),一身戰(zhàn)傷,1939年高安戰(zhàn)役中,日軍子彈打中張靈甫右膝,膝蓋嚴重骨折,后來被人稱作“跛腿將軍”。

  1947年,時任國民黨軍整編第74師中將師長的張靈甫死于孟良崮。

  張靈甫被葬在董家莊村的說法,流傳了很多年。

  按照孟良崮景區(qū)管委會的資料記載,1947年5月16日,孟良崮戰(zhàn)役結束后,華東野戰(zhàn)軍第六縱隊特務團負責運送張的遺體,在孟良崮以北直線距離30公里的董家莊村,安葬了張靈甫。

  今年60歲的村民劉方奇說,孟良崮戰(zhàn)役時父親是村里的會計,看到解放軍在村民張繼于家買了一口楸木棺材,給張靈甫換上解放軍的衣服,葬在了地瓜窖里,“當時那兒還是荒地”。

  73歲的劉勝吉說,小時候見過張靈甫的墳,就在劉存林家院子的方位。墳前的墓牌上寫著“國軍第74師中將師長張靈甫之墓”,墓牌有1米多高,因為沒人看護,墳頭的土被沖走,木牌子也不見了。

  記不清是哪一年,劉勝吉和幾個兄弟給生產隊蓋豆腐房,刨土和泥時挖到了棺材,“地方就是現在的劉存林家,刨出的木頭也是楸木。”

  村民們說,劉存林是與劉勝吉的哥哥一同買下的這塊地,因為棺材位于劉存林的院子里,還比劉勝吉的哥哥少交了一些錢。

  村里有忌諱,劉存林當初蓋房子,也特意避開了棺材的正上方,就連羊圈也向西挪了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