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自古就有家家戶戶貼門神、春聯的習俗。作為天下第一家的孔府,過年也會張貼門神、春聯嗎?它的門神、春聯和我們一般人家的一樣嗎?

與傳統習俗相一致,舊時每逢過年,孔府的各個門上都要張貼春聯和門神,烘托節日氣氛,表達對新一年的美好祝愿。威武的門神、喜慶的對聯及大紅的福字,孔府營造著濃濃的佳節氛圍,又處處彰顯著普通人家無法比擬的特色。以前每當春節來臨之際,是孔府書房、司房的文職人員最忙活的時候,他們要負責書寫孔府所有要張貼春聯。孔府春聯要求嚴格,除了對偶得當,還講究紙墨精良,字體工整。門神更是由世代專門為孔府印刷門神的"門神戶"專門制作、張貼。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民國年間。孔府文物檔案館至今還保留著明代的門神印版和清乾隆二十四、二十五年(1759、1760)的春聯底本。春聯底本詳細記錄了各門柱的春聯聯語,標明了春聯的紙色、長度和寬度,以及門扇上張貼門神的種類。孔府春聯的不同紙色有著等級的差別,其中朱箋紙的級別最高,朱箋紙書寫的春聯張貼在重要的建筑上,丹紅、松箋依次遞降,貼在次要建筑上。與春聯一樣,各個門上張貼的門神也有明顯的等級區分,將軍貼在官衙的通行門和內宅正門上,加官和門神貼在官衙廂房、室內內門和后門,以及內宅較重要的門上,而"福"字則貼在內宅小建筑的門上。現在孔府春聯內容和規制仍舊遵循所存清代檔案的記載,門神依照明代的木刻印版印制。
1998年開始,孔府重新開始張貼春聯、門神,并逐漸常規化。如果你在春節期間來到孔府,你自然就能徜徉在孔府的喜氣祥和之中,甚至還可以親身參與一把。大堂檐柱朱箋紙的"北闕頒光華玉律金儀旋轉萬年新日月,東山迎瑞靄龍章鳳綍煒煌九命舊冠裳";前上房檐柱朱箋紙,長六尺半,寬八寸八分的"五福集新春喜聽兒孫歌今善,九章膺命服榮符冠誥永康寧";前上房東間門櫎丹紅紙,長七尺,寬四寸的"榆翟榮輝花繞潘輿陳圣善,珩璜逸響歌盈韋幔頌劬勞";東一間松箋紙的"珩璜噦鏘和淑氣,鳳儀麟趾集新年"。孔府大門、二門、儀門上線條遒勁流暢、人物細膩傳神的門神,讓這圣府的春聯和門神帶給您一年的好運氣。
(來源:曲阜市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