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架運五B型飛機在黃河附近噴灑農藥。 記者 趙國陸 攝□記者 趙國陸
郵箱:zhao330@sohu.com
5月20日起,濟南出動飛機開始為期20天的美國白蛾飛防工作。今年飛防面積在60萬畝左右,并首次動用直升機。記者趕赴農用機場,現場一探飛機防控美國白蛾的諸多秘密。
20日上午9點多,記者跟隨濟南市農業局的工作人員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來到平陰縣農用機場,這里距離黃河只有2公里。機場負責人表示,兩架運五B型飛機還未降落,凌晨4點多開始飛,估計正在德州的平原和齊河境內噴灑農藥。由于該機場處于濟南、德州、聊城交界處,因此三地的飛防作業都以這里為基地。
殺蟲滅菌施肥一次搞定
跑道旁邊,成片的農藥桶擺放在草坪里。工人們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把藥劑、鹽、尿素等多種制劑倒進白色大塑料桶里,然后兌水進行攪拌。濟南市林業局森林保護站站長侯雙進表示,現在是“一噴多防”,飛機噴一遍,起到多重效果:仿生農藥殺滅美國白蛾的同時,對楊小舟蛾、楊扇舟蛾有效,加入的尿素等于葉面施肥,有時還摻入滅菌劑,防治葉斑病。加鹽,主要是為了增加藥霧的重量,加速沉降到樹葉上,防止藥劑在空中提前蒸發掉。
10點多,遠處傳來一陣轟鳴聲,不久一架山東通用航空公司的飛機降落在跑道上,調整到指定位置后,工人迅速加注混合好的藥劑。記者注意到,機艙內除了駕駛座,只有中部安裝了一個兩米多高的圓錐形容器,用來盛放藥劑,然后通過機翼下的噴頭噴藥。
幾分鐘后,飛機重新起飛,開始沿黃河岸邊的楊樹林噴灑農藥。
滅白蛾講究“早防打小”
據介紹,今年飛防美國白蛾時間從5月20日開始,計劃6月10日結束,如果沒有降雨,有可能提前完成。
為什么選擇在這個時間進行大面積飛防作業?侯雙進解釋說,現在美國白蛾防控技術已經很成熟,講究“早防打小”。根據監測結果看,目前濟南的美國白蛾正處于一代(一年繁殖三代)幼蟲期,發育整齊,最容易殺滅。基本上是二齡蟲(一般一代6-7齡),呈點狀零星發生,點多面廣,局部較為明顯。據介紹,在四齡之前,美國白蛾都在網內,四齡以后就離開網幕,到處爬。
去年市區內一些小區出現啃光樹枝、爬上窗臺的情況,都是大齡蟲為非作歹。蟲齡大了之后,防治效果差,而且食量大,危害嚴重。這和治病一個道理,早期相對容易治愈,晚期難度增加不少。因此,大規模飛防根據蟲情監測情況,一般在5月下旬,現在全省各地都在進行大規模飛防美國白蛾。
每畝25克藥管一年
平陰農用機場的負責人表示,飛防對天氣條件有一定要求,一般要求風力在三級以下。噴藥12小時內,如果出現降雨,藥效會打折扣。因此,天氣預報對飛防作業非常關鍵。飛行高度一般在50米,以確保藥霧的效果。
飛機每次加注100公斤藥液,在機翼兩側形成幾十米寬的霧狀藥液帶,半個小時內即可噴完,噴灑面積超過4000畝,平均每畝用量為25克,噴這一次基本上能防控全年。相比人工防控,效率高、經濟實用。根據測算,飛防每畝成本大約在8元左右,而人工噴藥,每畝成本大概是20元-30元。因此,各地越來越青睞飛機殺滅美國白蛾。
侯雙進告訴記者,目前使用的生態農藥低毒無害,只對鱗翅目有殺傷力,簡單說就是只對作繭的蟲類實施定點清除。對人畜不會造成影響,也不危及蜜蜂等。但對于桑蠶有害,因此在飛防時避開養蠶戶。除了平陰幾家養蠶專業戶,濟南基本上沒有。省內桑蠶養殖主要集中在濱州、聊城、臨沂等地。
今年飛防60萬畝森林
據濟南市林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飛防面積為60萬畝左右。濟南市轄區內有300多萬畝森林,除了美國白蛾不吃的松柏林、果農自有的果樹林,還有130多萬畝闊葉林需要重點防控。
飛防主要集中在高速公路兩側,包括濟青高速公路、京福高速公路、濟菏高速公路、繞城高速公路等;河流兩側,如黃河林場、小清河沿線、大沙河、徒駭河;國道如309、104、220等;還有白云湖、遙墻機場等區域。
除了平陰農用機場,東部的高新區也同步開始飛防,今年首次動用了直升飛機,這種機型不需要跑道,而且靈活機動。
其余森林需要人工防控,包括在6月份投放美國白蛾天敵周氏嚙小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