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在山東學車有望“先學后付費”。近日發布的《山東省2014年“道路客運安全年”活動方案》明確提出,在駕駛員培訓方面,我省將“積極推行‘先學后付、計時收費’等教學模式”。
該活動方案由省交通運輸廳、公安廳和省安監局聯合制定,明確了加強道路運輸車輛動態監管等10項活動內容。其中第一項就是“持續深化駕駛員素質教育工程”。其提出,《機動車駕駛員培訓機構資格條件》和《機動車駕駛員培訓教練場技術要求》已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各市交通運輸管理部門要按標準要求,規范新申報機動車駕駛培訓業務的許可,督促現有機動車駕駛員培訓機構逐步完成改造。
同時,山東將全面推廣應用計算機計時培訓管理系統,積極推行“先學后付、計時收費”等教學模式。各市要督促機動車駕駛培訓機構,按《機動車駕駛員計時培訓系統平臺和計時終端技術規范》的要求,10月1日前完成平臺和終端的改造和維護,落實培訓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和學時。
據悉,學車“先學后付、計時收費”并不是個新概念。早在去年初,交通運輸部曾提出,機動車駕駛員培訓要積極推廣“先學后付、計時收費”模式,讓學員拿到駕駛證后真正“能開車、會開車”。不久前,河南新鄉等地便開始嘗鮮“先學后付、計時收費”模式。多年之前,上海已推行了以“先學后付、一人一車、計時收費”為核心的新型駕培模式。據悉,在當地,學車者可以“開一個小時車付一小時的錢”,如不滿意駕校的服務,可以拒付。
該活動方案還提出,將加強駕駛人考試管理,定期公布駕校考試情況,對考試中存在作弊或管理混亂等情形隨時通報。此外,10月底前,各市交通運輸、公安、安監部門將聯合對轄區內的汽車租賃企業開展一次集中大排查、大清查。若發現非法營運行為,將堅決取締并依法予以處罰。